实践技能

科学管理6篇

| 点击:

【www.xhbeng.com--实践技能】

(1)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篇一:《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简介:《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完全吸收。只有亲自翻阅大师的著作,才能领会管理的真谛;也只有实践大理由的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本文原本是作为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这里所选择的实例能够引起工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这些企业所有人的极大兴趣。希望读者明白,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把管理的定义真正的确定,并且把她全球化说来的话,第一个真正认真研究劳动,真正把管理当成一种科学的人,不用质疑是弗里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其实包含的思想在现在看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19世纪的时候就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得不佩服泰勒的能力以及头脑。在此要谈一谈泰勒的……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读品《科学管理原理》怀念泰勒先生并纪念本书出版100周年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原理》从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距今已经整整的过去了一个世纪。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是否还有必要重新品读这样一部著作?有必要介绍给其他的朋友去阅读这样一本这样老的书籍?是否是在浪费时间?我要说的是在今天这依然是一本……
【篇二:《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最近认真看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总觉得要写写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个人小小看法。其实静不下来读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想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以前有所接触泰勒制,所以还不至于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原来经验的方法,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和教育培训,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紧密合作,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实质即追求财富(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思想非常具有进步意义,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更是有跨越式的进步。在他那个时代,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劳资关系紧张,他的思想其实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讲到泰勒,是因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十二连跳引发的对企业员工的关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关心人的社会需求、情感需求。中国正在飞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欧美工业化时代曾出现的诸多问题,会有一些重蹈覆辙,但是,在现在这个重视人权的时代,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完全按照“经济人”假设进行企业管理,是不可能长久的。今天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工人(员工)的各种需求,全面看到企业经营者、员工和全体消费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赢才是最佳的!
【篇三:《科学管理原理》有感作文】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我花了一些时间大致读了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以我的观点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泰勒大师的一篇科学管理智慧结晶的论文。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在这篇论文的结论里叙述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篇四:《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大学三年一直都是学的管理类的知识,直到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也因此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我觉得这是学管理人士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有“科学管理之父”称号的泰勒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照耀和影响着后人。
泰勒,他是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被现代学者不断批判的人。同时,也是在管理发展史中最重要、最富有争议的人。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泰勒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二是,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三是,凭效率低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看了泰勒的书,我觉得对我以后从事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有一位好的管理者,而且我觉得不仅仅是团队的管理,还应从自我管理开始,这样才能一步步发展下去。
【篇五:《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管理学无疑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学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经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这一回头,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达到雇主和雇员的双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实很简单,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许多科学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无畏地致力于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此外,他还开创性地提出,要将管理和劳动分离,并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上述理论及措施现在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此后,泰勒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其科学管理体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图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拜科学管理体系所赐,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至于社会组织学大师韦伯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同样从科学管理体系中获益良多。
但是,科学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生产制造类企业,尽管泰勒说:“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但很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那时企业和管理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工作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完成。只有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内,泰勒才能依靠科学研究的方法确定“标准工作量”,然后确定“工资支付率”;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狭小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有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成效总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狭义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就此意义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而这正是当今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着科学管理那一套,无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的生产方式,比如今天微软、Google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的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从随后的劳工罢工和更大规模的劳资冲突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目前,消除企业内部利益对立的比较通行的方式是:依靠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统一组织成员的价值立场,在此共同的价值立场上,依靠制度性规范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协同效应,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历史总是充满了回归。今天当我们困惑于诸多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时,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作为管理源头的《科学管理原理》,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篇六:《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本书主要由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管理的原理这两章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讲述了,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他说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其实这就讲述了生产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也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下的原因有三个:
1、谬论: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单凭经验行事。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消除工人作业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缓慢而无效的操作,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产量。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的选择工人。
第三,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有好的合作。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所以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它们是:首先,以工作的每个元素的科学划分方法代替陈旧的经验管理工作法;其次,员工选拔、培训和开发的科学方法代替先前实行的那种自己选择工作和想怎样就怎样的训练做法;再次,与工人经常沟通以保证其所做的全部工作与科学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后,管理者与工人应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管理者将担负起其恰当的责任,而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压在了工人身上。
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时研究所用的时间并非一两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也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应急功近利。这样,经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说服力。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希望找到最优的管理体系,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为管理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对管理之道有所提高。从而可知《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但泰勒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读完《科学管理原理》让我明白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懂得了科学管理就是要预先制度任务计划并实施这些计划。感悟到了泰勒所讲的同样的原理,也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也体会到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带来得快捷与效率,更节约了时间。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就会去想,有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让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为我个人认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实用性更强。以前对管理的认识面很窄,认为管理只存在企业、组织等人数聚集的多的地方。从来没想过在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是一种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的宽广了,真的是受益匪浅。
【篇七:《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
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自从读完《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我已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什么是管理,让我感触颇多,收益匪浅。
【篇八:《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想了解一下管理学的经典,弗雷德里克·F·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三位前辈无论如何避不开的。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篇论文,写于1910年。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重视“管理”,将企业家才能视为继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第四种生产要素(1776年的《国富论》尚未将企业家才能归为生产要素)。然而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对管理的追溯,得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起。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时代,劳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发生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行业中)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2) [科学管理]建筑横幅标语

1、创一流施工业绩,树文明施工新风。
2、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3、等待是失败的源头,行动是成功的开始。
4、依法监管,公正执法,确保安全。
5、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
6、宁可防而无事,不可遇事无防。
7、东西南北从这里跨越,五湖四海由此地通达。
8、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创效益,凭服务树立形象。
9、尊纪守法好公民、做到“七不”讲文明。
10、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
11、为己为家为国、安全必须牢记。
12、树立企业安全形象,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13、确保安全防治措施落实,加强专项整治重点监管。
14、简化作业省一时,贪小失大苦一世。
15、百年大计质量先、安全生产记心间。
16、质量放松,劳而无功。
17、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以进度求效益。
18、留一生安全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
19、搅拌投料按规定、铁锹勿伸料豆里。
20、质量重于泰山。
21、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2、好钢靠锻打,安全要严抓。
23、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24、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25、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之。
26、记住山河不迷路,记住规章防事故。
27、质量不仅由生产者决定,更应由顾客决定。
28、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29、质量创郊率,效率出效益。
30、以百分之百的细致、创百分之百的优良。
31、多流一把汗,多操一份心,网创一批优质品。
32、居安思危,提高责任感,坚持不懈抓产品质量。
33、抬头看标志,低头思安全。
34、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日有余。
35、建筑“三宝”配备好,保障生命安全方有效。
36、质量第一,从我做起。
37、质量做的好,错漏自然少。
38、上班如同上火线,粗心大意有危险。
39、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40、要把质量保,管理不能少;要想质量高,管理要更好。
41、把优质之花绣在心头,将精品之牌挂在胸前。
42、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
43、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4、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
45、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6、巩固强项,缩减弱项,把握机会,避免危机。
47、品质一马当先,业绩遥遥领先。
48、严格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49、生产再忙,莫忘质量。
50、安全生产也要与时俱进。
5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52、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
53、落实省建设厅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54、企业要兴旺,质量是保证。
55、企业成功的秘诀,在于对人才、产品、服务三项品质的支持。
56、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保障生产工作安全。
57、严格监理是质量的关键,政府监督是质量的保证。
58、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安全。
59、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需人人来扶持。
60、抓好廉政建设,建设优质工程。
61、广泛动员,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常抓不懈。
62、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63、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64、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65、信誉来源于质量,质量不源于素质。
66、青春和精品一起闪光,光荣与梦想共同创造。
67、提高质量,从我做起。
6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69、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70、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71、安全在心中,生命在手中。
72、推行无难事,同心协力好办事。
73、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74、要想效益好,就要质量高。
75、安全每一天,每一天安全。
76、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77、全民讲质量,质量利全民。
78、产品质量无缺陷,顾客服务无抱怨。
79、严把质量关、宽广企业路。
80、保证工程质量,造福子孙后代。
81、平日用心做得好,企业提升跟着跑。
82、接地接零装置好、搬运断电带手套。
83、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
84、学习文化打基础、技术能力勤钻研。
85、正确使用它、事故就少了。
86、质量是交通建设的灵魂和生命。
87、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
88、骄傲源于浅薄,鲁莽出自无知。
89、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90、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91、现场施工讲文明,周围居民得安宁。
92、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93、精心设计是质量的灵魂,规范施工是质量的基础。
94、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端。
9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6、时时讲质量,树立生命观。
97、防护加警惕保安全,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98、工作是要“做好”而不是“做了。
99、提倡巧干不甘落后苦干,鼓励做好不是做了。
100、加强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101、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102、要想企业不衰老,建立体系须趁早。
103、制度不全,事故难免。
104、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105、“四口”好比老虎洞,不加防护把命送。
106、干部松一寸,职工松一尺。
107、贯标认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108、完善质量体系、强化工程质量。
109、见了别人过,检查自己错。
110、安全生产莫侥幸,违章操作要人命。
111、明天,会是质量日。
112、创名牌、夺优质,全厂员工齐努力。
113、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
114、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115、零事故、危险预知、全员参与。
116、杜绝违章,珍惜生命。
117、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118、求快不求好,事故常来找。
119、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
120、安全靠规章,严守不能忘。
121、人人遵守《建筑法》,安全生产靠大家。
122、把精品留在当代,把承诺告诉未来。
123、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24、安全第一、质量为本。
125、普及消防知识,增强防火观念。
126、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
127、隐患不除根,事故根连根。
128、不怕千曰紧,只怕一时松。
129、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30、以精立业,满足用户需要;以质取胜,制做可靠产品;以诚相待,提供优质服务。
131、科学管理、施工规范。
132、一生能修几条路,不留遗憾多创优。
133、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134、"再提高、上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35、气泄于针孔,祸始于违章。
136、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
137、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先。
138、严格质量、优良出品。
139、造高楼靠打基础,保安全靠抓班组。
140、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41、改善既改革,改革先革心。
142、建立质量体系,重在务求实效。
143、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44、严师出高徒,精工出细活。
145、见火不救火烧身,有章不循祸缠身。
146、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靠科学管理铸精品工程。
147、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防群控。
148、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149、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150、质量来自精心操作。
151、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152、ISO9000不是口号,是实际的付出,行动的配合。
153、一流的质量来源于一流的管理。
154、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155、筑起堤坝洪水挡,练就技能事故防。
156、精益求精,铸造品质的典范。
157、要想产品销得好,产品质量最重要。
158、事事落到实处,安全有备无患。
159、产品质量好,全靠工作质量保。
160、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泫服务,创建一流企业。
161、用对我自己的永远不满意,来换取顾客的永远满意。
162、以人为本抓管理,安全永恒记心中。
163、创质量第一,让顾客满意。
164、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争创一流。
165、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166、要想行的通,练好质量功。
167、镜子不擦试不明,事故不分析不清。
168、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幸福的源泉。
169、强化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170、不懂莫逞能,事故不上门。
171、遵守规程不违章、由上而下有顺序。
172、见了违章严批评,道是无情却有情。
173、同心协力创佳绩,敬业乐群齐参与。
174、树名牌意识、创精品工程。
175、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176、庄稼离不开阳光,安全少不了规章。
177、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贯彻安全法。
178、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179、生命至高无尚,安全责任为天。
18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1、不转机制就转岗,不换观念就换人。
18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183、居安思危除隐患,预防为主保安全。
184、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稳步促进安全形式好转。
185、安全三个宝、上班莫忘了。
186、建优质工程,树千秋丰碑。
187、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
188、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189、建设优质工程,创造优良信誉。
190、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191、文明人建文明工地,优秀人建优秀工程。
192、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
193、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194、闭着眼睛捉不住麻雀,不学技术保不了安全。
195、国优在我心中,创优在我手中。
196、与其事后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纪。
197、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话题。
198、廉洁高效建设,优质交通工程。
199、生命是个宝、健康最重要。
200、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01、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202、工地小型机械多、要安漏电保护器。
203、多一份小心,少一份担心。

(3) [科学管理]工地质量标语

1、提高质量,从我做起。
2、全民讲质量,质量利全民。
3、正确使用它、事故就少了。
4、学习文化打基础、技术能力勤钻研。
5、质量放松,劳而无功。
6、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7、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工程质量的灵魂。
8、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9、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
10、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贯彻安全法。
11、筑起堤坝洪水挡,练就技能事故防。
12、建筑“三宝”配备好,保障生命安全方有效。
13、生命是个宝、健康最重要。
14、接地接零装置好、搬运断电带手套。
15、安全第一、质量为本。
16、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
17、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18、遵守规程不违章、由上而下有顺序。
19、强化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20、居安思危除隐患,预防为主保安全。
21、安全靠规章,严守不能忘。
22、搅拌投料按规定、铁锹勿伸料豆里。
23、明天,会是质量日。
24、产品质量好,全靠工作质量保。
25、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防群控。
26、树名牌意识、创精品工程。
27、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28、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29、要想效益好,就要质量高。
30、精益求精,铸造品质典范。
31、ISO9000不只是目标,而是坚守的原则。
32、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3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安全。
34、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5、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36、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37、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38、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
39、推行无难事,同心协力好办事。
40、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口。
41、信誉来源于质量,质量不源于素质。
42、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
43、生命至高无尚,安全责任为天。
44、广泛动员,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常抓不懈。
45、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46、没有最好只是更好。
47、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48、提供一流的服务,树立一流的品质。
49、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
50、廉洁高效建设优质建筑工程。
51、百年大计质量先、安全生产记心间。
52、以精立业,满足用户需要;以质取胜,制做可靠产品;以诚相待,提供优质服务。
53、要想企业不衰老,建立体系须趁早。
54、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55、熟水性,好划船;学本领,保安全。
56、完善质量体系,强化工程质量。
57、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58、巩固强项,缩减弱项,把握机会,避免危机。
59、留一生安全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
60、好钢靠锻打,安全要严抓。
61、严师出高徒,精工出细活。
62、科学管理、施工规范。
6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4、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65、齐心协力,共创优质境界。
66、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需人人来扶持。
67、百年大计质量先,安全生产记心间。
68、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69、产品质量无缺陷,顾客服务无抱怨。
70、严格质量、优良出品。
71、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72、要想行的通,练好质量功。
73、品质一马当先,业绩遥遥领先。
74、抬头看标志,低头思安全。
75、庄稼离不开阳光,安全少不了规章。
76、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上下结合,事故难藏。
77、宁可防而无事,不可遇事无防。
78、创名牌、夺优质,全厂员工齐努力。
79、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80、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81、居安思危,提高责任感,坚持不懈抓产品质量。
82、闭着眼睛捉不住麻雀,不学技术保不了安全。
83、企业成功的秘诀,在于对人才、产品、服务三项品质的支持。
84、以百分之百的细致,创百分之百的优良。
85、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86、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
87、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88、向历史承诺,为子孙造福。
89、一流的质量来源于一流的管理。
90、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91、零事故、危险预知、全员参与。
92、不懂莫逞能,事故不上门。
93、依法监管,公正执法,确保安全。
94、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95、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96、优质精神,上下一心。
97、见了违章严批评,道是无情却有情。
98、完善质量体系、强化工程质量。
99、你的任务就是唤醒你沉睡的智慧。
100、记住山河不迷路,记住规章防事故。
101、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幸福的源泉。
102、隐患不除根,事故根连根。
103、不困在预慎,见祸于未形。
104、安全生产也要与时俱进。
105、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106、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07、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108、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109、提倡巧干不甘落后苦干,鼓励做好不是做了。
110、该说说到,说到做到,做到有效。
111、“四口”好比老虎洞,不加防护把命送。
112、多一份小心,少一份担心。
113、安全防范精细到位,质量管理精益求精。
114、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
115、质量做的好,错漏自然少。
116、注意安全用电,防止触电事故。
117、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118、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
119、安全防范精细到位质量管理精益求精。
120、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121、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 [科学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一: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在2011年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2013年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代表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统一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作文】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问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体会】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为宗旨,关心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发挥职工的所长,为企业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吸进狂沙始到金”,只用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篇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感想】
近日,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是负责销售工作的副总,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他向我抱怨一番,他说,他有干不完的事,几乎搞得筋疲力尽。我说,这说明你的工作重要,你的位置显赫。我接着说,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说矛盾是没有穷尽的,我们都会有干不完的事。如果把需要解决的矛盾排排队,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全面出击,可能就不会现在这么累了。他说,细想起来,是这么回事,不妨去试一试。
我回到家中,还在思考着同那位朋友的谈话,突然想起我还没有读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看这位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极其简单、精炼和深刻,就是四个字:“要事优先”。
在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开门见山地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one、thing、at、a、time)”。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有的却是突然袭击,有的接连出现,甚至“祸不单行”。但是我们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有选择的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事优先”。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要事。我们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岗位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岗位,我们每个人面对着各种不同的要事,必须由自己去判断和把握。比如,今天是纳税申报期最后一天,纳税申报表还没有报出,负责此项工作的小王就应该把纳税申报做为要事;后天是开工资的日子,资金还没有落实,财务部长和具体工作人员就应当把筹措资金当做要事去抓;我们会计工作时间性强,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要事,需要我们去做。
其次,我们的财务工作,比较繁杂具体,可能会出现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把需要做的工作排队,分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说先做重要的事情,有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中插上一杠子,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在保证要事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事,早晚躲不掉的小事,早干完早利索。
再次,要学会平衡术,在做好要事的同时,要注意小事的发展,小事积累起来,也可能成为大事,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不能忽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办事利索,不管是要事、大事和小事,不干则已,干则干好,不留尾巴和后遗症。
德鲁克最后强调:“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不会再去兼办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以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现做的工作。只要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
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伟人说的真形象。
【篇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5) [科学管理]参观苏通大桥

周日,我们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向往已久的苏通大桥展览馆。下着雨,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到我们。每个同学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旅程。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疾驰,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仿佛眨眼的工夫就到了目的地。
走进景区,抬头仰望,气势磅礴的展览馆展现在眼前。苏通大桥展览馆依江而建,整体呈一个大M形状,像雄伟的苏通长江大桥。老师告诉我们:博物馆是苏通大桥的一个家。 苏通大桥是世界首座超千米跨径斜拉桥,是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工程。苏通大桥展览馆真实记录了苏通大桥建设历程,诠释了大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创新构思,是桥梁工程技术交流、科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我们进入展览大厅。苏通大桥展览馆分为三层,一层为主题区、概况区、关键技术和工艺展示区,展示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与创新等内容。二层包括纪念文化区、科普互动区、多功能厅等,展示大桥建设者们奉献的智慧与汗水以及不畏艰难与险阻,科学管理、廉洁清正的“苏通精神”。在这里,老师带领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亲身体验了建桥的“艰辛”与乐趣。三层为屋顶观桥休闲区,面积约900平方米,登高远眺苏通大桥,它刚劲有力地盘旋于黄金水道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在苏通大桥展览馆里远眺苏通大桥的雄姿,我心潮起伏,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真是无穷无尽的啊!

(6) [科学管理]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每次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都有新的体会,身为服务岗位上的一员,我们自始至终不能忘记我的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更应当牢牢记住自己“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忠贞誓言。
雷锋在《雷锋日记》中曾写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段话,相信每个国人都耳熟能详。或许就是因为对它太过于熟悉了,以至于我们今天在听到它时激情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唤醒我们内心沉积的激情,就是要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是实实在在的,就是要求我们在服务岗位上从诚信做起,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切实可行的从点滴做起。
因此扎实的工作技能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全心全意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认识上,必须体现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和让“人民满意” 中去,体现到“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中去,体现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去,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法律的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工作技能。否则,“为人民服务”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现“帮倒忙”,“好心办坏事”。
今后还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因素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头”、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篇二: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这篇《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写的。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同志还引用了中国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如此的伟大。我们党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力量是十分薄弱的,但他们就是凭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这个有着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而且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
通过学习,使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刻体会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中,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需要我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实践。我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今后工作学习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后勤管理上,牢固树立为第一线服务思想,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为少云的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篇三: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作文】
我出生在全国“一片红”的时代,毛泽东的名篇《为人民服务》是我小学时代就诵读过的,只不过那时候是为了学业,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对于其中深蕴的哲理只是一知半解,就是语重心长教我们的老师也因为时代的原因,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也较含糊。虽然我生活在政治上也红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但在青少年成长时代,终究没能习得文章的深刻要义。后来步入社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也再次学习过、讨论过《为人民服务》,然而还是不得要领。有益的是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对“为人民服务”深刻内涵也就多了一份理解。直到今天,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在全国上下都掀起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学习高潮中,在开展人民好公仆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才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人民服务有着不同的内涵:硝烟弥漫的旧中国,我们党组织和领导人民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解放全中国,这就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东方大国征程中,探索了20多年并为之奋斗,使苦难的中国人民有了衣穿有了饭吃,并且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如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卫星上天,这都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增长要求,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要求全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党章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尽管每一个党员的岗位不同,但工作的意义都是一样,只有具备这一思想,才能正直落实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在最基层,接触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接触时间最长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以就要时刻心里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解决农村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寻找出路,为地方社会的和谐扫清障碍、构建发展蓝图,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象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一样,培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要解决工作行动上的问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党员都要做到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高效廉洁、不谋私利,顾大局、识大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人民服务这一奋斗目标才能实现,才能正直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通过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著作的不断深入学习,我认识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一定就是要有高品位的工作岗位和浓厚的社会服务环境才能体现这一宗旨,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长期坚持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那种只注重理论学习,把为人民服务停留在口头上,不讲求工作实际,离开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去谈为人民服务是不切实际的,那是思想上的空构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一边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获得工作的知识技能,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边尽心尽职工作,用已有的知识本领在实际的生活中去为人民服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都将工作做得惊天动地,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于党、于人民问心无愧,这样工作我认为就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了高贵的人生价值,张思德的行动就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我现在是铜鼓乡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我与当地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指导我和党委政府一班人为当地人民能够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而努力奔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万元增收工程中,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鼓舞我们一班人为当地百姓想方设法找到脱贫致富路;在民心建设工程中,是“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教育我们一班人想百姓之所想,帮群众之所急,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与当地百姓经历过2010年7。9洪灾,与党委政府一班人亲自指挥了救灾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深入脑髓指引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所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一位人民的儿子,我收获的是人生的最大的、最持久的快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名言将引领我认识生命的价值,努力为人民服务一生,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人生。
【篇四: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同过学习,使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刻体会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中,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实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为人民谋福利,为着人民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岳飞拯救黎民于水火,孙中山创建民国,开“三民主义”之章义,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解放全中国以及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有无数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一串闪光的名字,他们都因惦记人民群众的疾苦,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社会义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的范围更广泛,服务的范围也更扩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当恪守的宗旨,作为一名党的干部,除了为民谋利益之处,没有任何制度和政策之外的私利可图。自觉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当成人民群众的公仆,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群众的重要。真正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为”,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严格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防微杜渐,树立共产党员人高尚的人生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永远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先教活动中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事实证明,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不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时刻发挥身教胜于宣教的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享受,多为民谋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篇五: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心得】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为民请命、为民谋福利的人。岳鹏举“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拯救黎民于水火;辛弃疾“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始终心系国家命运;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当代,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曾经生活在我身边的人民的好村书记赵景顺等同志为代表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民公仆数不胜数。他们在这个人们所谓物欲横流的年代,却仍然保持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气节更弥足可贵。
我刚到农科院上任之际,残酷的现实摆在我面前,由于以往农科院在管理上的若干原因,致使今天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一千多万元的债务,职工思想涣散,科研与经营混乱,真可谓一片狼籍,百废待兴。
站在农科院发展史上的风口浪尖,我深感自己面临的巨大压力,我也深知将来的农科院工作,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当时我的思想曾动摇过,但我同时也感到一种义不容辞责任,看到农科院91名职工期盼的目光,面对全市百余万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望,想到我是一名党员干部,是党培养了我,人民养育了我,想到邓小平同志那振臂一呼:我是人民的儿子。那声音气贯长虹,响彻大江南北 ,多么光荣的称号,多么沉重的使命。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我坚定一个信念:天道酬勤;锁定一个目标:为农科院的复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面振兴农科院,全面推进农科院的科研和科技产业化进程,真正实现市农委要求的为全市农民服务的职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点在于一个“全”字,就是要毫无保留地袒露内心、奉献真诚。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求我们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首先,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作为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当楷模,作表率,树形象。
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主要具备:
1、在这知识经济时代,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领域。
2、熟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勤学法律知识。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严格执法,无私奉献;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秉公办事。
4、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发现人才,敢于选用人才,用人之长,短中见长,适人适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能力。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其实也不过是长江岸边的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棵树能有多长的寿命?一片树叶能有多长的寿命?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长了一些。纵然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却绝对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要我们谨记:视人民为父母,为人民服务乃天职。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成果、一个好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古人尚能如此,作为党的干部的我,曾经或多或少的激励或帮助了一些人,我在农科院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我市农委领导下的农科院的信任与支持,就是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诠释。有句话讲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我所做的工作是惠及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九亿农民的工作,我将以我毕生的精力,带领全院职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实现抚顺的振兴, 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农”而不懈奋斗。
【篇六: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手中的权利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并付诸实践的信念。
【篇七: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在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所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通过学习,使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刻体会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中,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实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为人民谋福利,为着人民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岳飞拯救黎民于水火,孙中山创建民国,开“三民主义”之章义,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国***在带领全国人民**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解放全中国以及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有无数的****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一串闪光的名字,他们都因惦记人民群众的疾苦,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在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社会义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的范围更广泛,服务的范围也更扩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名***员的应当恪守的宗旨,作为一名党的干部,除了为民谋利益之处,没有任何制度和政策之外的私利可图。自觉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当成人民群众的公仆,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群众的重要。真正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群众利
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为”,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严格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防微杜渐,树立***员人高尚的人生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永远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先教活动中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事实证明,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不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时刻发挥身教胜于宣教的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享受,多为民谋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保持***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篇八: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在那全国一片红的时代,《为人民服务》是我曾经背诵过的毛著之一,但那时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对于其中含义并没有深刻理解。以后在各种学习中也曾再学过、讨论过《为人民服务》,可真正读懂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却是在今天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中。再次读到《为人民服务》,使我真正领会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涵,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人民服务》已发表了61年,虽然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永远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共产党人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把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落实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要求全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才能明确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全心全意的,而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假心假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克已奉公、不谋私利,要顾局、识大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人民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党章的要求,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每个党员的岗位不同,但意义相同。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时刻想着居民群众,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象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思想意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需要所有党员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我们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需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实质。
我们不可能回到张思德那个年代,但就个人来说,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工作者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对待职务、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地位和荣誉,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踏踏实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本文来源:http://www.xhbeng.com/yiyaokaoshi/214705.html

上一篇:十八大心得5篇

下一篇:实践感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