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6篇

| 点击:

【www.xhbeng.com--实践技能】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1):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篇一:《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简介:《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完全吸收。只有亲自翻阅大师的著作,才能领会管理的真谛;也只有实践大理由的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本文原本是作为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这里所选择的实例能够引起工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这些企业所有人的极大兴趣。希望读者明白,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把管理的定义真正的确定,并且把她全球化说来的话,第一个真正认真研究劳动,真正把管理当成一种科学的人,不用质疑是弗里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其实包含的思想在现在看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19世纪的时候就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得不佩服泰勒的能力以及头脑。在此要谈一谈泰勒的……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读品《科学管理原理》怀念泰勒先生并纪念本书出版100周年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原理》从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距今已经整整的过去了一个世纪。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是否还有必要重新品读这样一部著作?有必要介绍给其他的朋友去阅读这样一本这样老的书籍?是否是在浪费时间?我要说的是在今天这依然是一本……
【篇二:《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最近认真看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总觉得要写写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个人小小看法。其实静不下来读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想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以前有所接触泰勒制,所以还不至于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原来经验的方法,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和教育培训,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紧密合作,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实质即追求财富(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思想非常具有进步意义,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更是有跨越式的进步。在他那个时代,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劳资关系紧张,他的思想其实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讲到泰勒,是因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十二连跳引发的对企业员工的关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关心人的社会需求、情感需求。中国正在飞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欧美工业化时代曾出现的诸多问题,会有一些重蹈覆辙,但是,在现在这个重视人权的时代,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完全按照“经济人”假设进行企业管理,是不可能长久的。今天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工人(员工)的各种需求,全面看到企业经营者、员工和全体消费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赢才是最佳的!
【篇三:《科学管理原理》有感作文】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我花了一些时间大致读了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以我的观点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泰勒大师的一篇科学管理智慧结晶的论文。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在这篇论文的结论里叙述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篇四:《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大学三年一直都是学的管理类的知识,直到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也因此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我觉得这是学管理人士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有“科学管理之父”称号的泰勒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照耀和影响着后人。
泰勒,他是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被现代学者不断批判的人。同时,也是在管理发展史中最重要、最富有争议的人。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泰勒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二是,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三是,凭效率低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看了泰勒的书,我觉得对我以后从事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有一位好的管理者,而且我觉得不仅仅是团队的管理,还应从自我管理开始,这样才能一步步发展下去。
【篇五:《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管理学无疑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学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经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这一回头,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达到雇主和雇员的双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实很简单,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许多科学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无畏地致力于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此外,他还开创性地提出,要将管理和劳动分离,并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上述理论及措施现在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此后,泰勒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其科学管理体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图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拜科学管理体系所赐,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至于社会组织学大师韦伯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同样从科学管理体系中获益良多。
但是,科学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生产制造类企业,尽管泰勒说:“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但很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那时企业和管理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工作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完成。只有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内,泰勒才能依靠科学研究的方法确定“标准工作量”,然后确定“工资支付率”;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狭小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有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成效总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狭义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就此意义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而这正是当今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着科学管理那一套,无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的生产方式,比如今天微软、Google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的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从随后的劳工罢工和更大规模的劳资冲突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目前,消除企业内部利益对立的比较通行的方式是:依靠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统一组织成员的价值立场,在此共同的价值立场上,依靠制度性规范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协同效应,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历史总是充满了回归。今天当我们困惑于诸多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时,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作为管理源头的《科学管理原理》,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篇六:《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本书主要由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管理的原理这两章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讲述了,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他说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其实这就讲述了生产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也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下的原因有三个:
1、谬论: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单凭经验行事。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消除工人作业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缓慢而无效的操作,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产量。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的选择工人。
第三,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有好的合作。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所以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它们是:首先,以工作的每个元素的科学划分方法代替陈旧的经验管理工作法;其次,员工选拔、培训和开发的科学方法代替先前实行的那种自己选择工作和想怎样就怎样的训练做法;再次,与工人经常沟通以保证其所做的全部工作与科学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后,管理者与工人应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管理者将担负起其恰当的责任,而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压在了工人身上。
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时研究所用的时间并非一两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也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应急功近利。这样,经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说服力。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希望找到最优的管理体系,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为管理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对管理之道有所提高。从而可知《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但泰勒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读完《科学管理原理》让我明白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懂得了科学管理就是要预先制度任务计划并实施这些计划。感悟到了泰勒所讲的同样的原理,也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也体会到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带来得快捷与效率,更节约了时间。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就会去想,有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让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为我个人认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实用性更强。以前对管理的认识面很窄,认为管理只存在企业、组织等人数聚集的多的地方。从来没想过在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是一种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的宽广了,真的是受益匪浅。
【篇七:《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
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自从读完《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我已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什么是管理,让我感触颇多,收益匪浅。
【篇八:《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想了解一下管理学的经典,弗雷德里克·F·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三位前辈无论如何避不开的。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篇论文,写于1910年。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重视“管理”,将企业家才能视为继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第四种生产要素(1776年的《国富论》尚未将企业家才能归为生产要素)。然而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对管理的追溯,得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起。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时代,劳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发生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行业中)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一: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在2011年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2013年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代表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统一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作文】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问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体会】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为宗旨,关心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发挥职工的所长,为企业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吸进狂沙始到金”,只用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篇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感想】
近日,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是负责销售工作的副总,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他向我抱怨一番,他说,他有干不完的事,几乎搞得筋疲力尽。我说,这说明你的工作重要,你的位置显赫。我接着说,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说矛盾是没有穷尽的,我们都会有干不完的事。如果把需要解决的矛盾排排队,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全面出击,可能就不会现在这么累了。他说,细想起来,是这么回事,不妨去试一试。
我回到家中,还在思考着同那位朋友的谈话,突然想起我还没有读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看这位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极其简单、精炼和深刻,就是四个字:“要事优先”。
在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开门见山地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one、thing、at、a、time)”。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有的却是突然袭击,有的接连出现,甚至“祸不单行”。但是我们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有选择的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事优先”。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要事。我们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岗位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岗位,我们每个人面对着各种不同的要事,必须由自己去判断和把握。比如,今天是纳税申报期最后一天,纳税申报表还没有报出,负责此项工作的小王就应该把纳税申报做为要事;后天是开工资的日子,资金还没有落实,财务部长和具体工作人员就应当把筹措资金当做要事去抓;我们会计工作时间性强,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要事,需要我们去做。
其次,我们的财务工作,比较繁杂具体,可能会出现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把需要做的工作排队,分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说先做重要的事情,有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中插上一杠子,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在保证要事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事,早晚躲不掉的小事,早干完早利索。
再次,要学会平衡术,在做好要事的同时,要注意小事的发展,小事积累起来,也可能成为大事,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不能忽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办事利索,不管是要事、大事和小事,不干则已,干则干好,不留尾巴和后遗症。
德鲁克最后强调:“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不会再去兼办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以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现做的工作。只要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
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伟人说的真形象。
【篇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3):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篇一: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为人师后,曾几何时,无数次有这样的想法在脑海里浮想——“假如我是校长”我会……
从教十五年,想做的校长这样的想法随着阅历的增加而改变;也随着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也有着不断的变化。但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平安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想法却没有变。
现在,看着农安的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想做的校长是打造的品牌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校长。也许这个目标暂时很难实现,但我会执着地为我的目标而努力。
一、打造品牌教育、全心、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做怎样的校长
今天的教育,让我们每一个做教育的人不能懈怠,更不敢懈怠。我心目中的,想做的校长就是能激励、动员、规范、促进每一教师,实现共同持续发展。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经说过:“领导就是让人做一件原本不想做的事,但事后却喜欢它。”我认为校长并不是个职位,而是一种影响过程。他是舵手,引领和掌握教育的方向。我想一位优秀的校长是我们打造品牌教育的前提。
2、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农安县的教育在吉林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这和我们一线优秀的教师密不可分。但是长期以来,教师队伍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校本教研的方式也在有效地开展。但还有很多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师倦怠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教师的队伍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的学生都要上一门关于自立和主动性的课。教材就是一本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小册子,其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员。
我想我们现在有的教师缺少罗文精神。要想让我们的学校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凝聚力,必须在体系之上,建立另一个体系——道德文化体系。它超越时间和地域,超越个人和团体,它能把我们所有人凝聚在一起,执著地追求工作是尽善尽美,披肝沥胆,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是我们打造品牌教育的必要条件。
3、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
教孩子三年,关系到孩子三十年,更关系到整个民族三百年。全心、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对我们的孩子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负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不单单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上,更应该是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所以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打造品牌教育在最终落脚点。
二、提供优质服务
1、优质服务先从孩子的“行”开始解决
我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孩子从6周岁入学。每次看到县城各个小学在上学和放学接送孩子行色匆匆的家长和拥堵的车流,我想做的校长先从优质、高效、便捷的接送孩子校车开始改变。提供安全的系统接送孩子优质服务开始。
2、优质服务解决孩子“食”的问题
在为孩子提供优质服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孩子们午餐的问题。干净、卫生、美味的食堂可以解决很多孩子午餐的困扰,也为很多忙碌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心灯烛照,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也可以说,每一所好学校背后都有优秀校长的影子。也许有一天我真的成为一位校长,也许不能。但那时我的目标,无论怎样,我都愿意为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奉献我毕生之力。
【篇二: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关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同事之间也会经常进行讨论和交流,虽然都只是泛泛而谈,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出发点都是好的。因为现在办学,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竞争很激烈,而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办好。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种言论不过分,因为在中国校长的权力甚大,其思想、品质、水平、作风等均有可能影响学校的发展。众所周知,当校长易,当好校长难。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有时我也不禁自问,假如我是校长,我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会尊重我的老师,想方设法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大家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教师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校管理,就会觉得校兴则荣,校衰则耻。现在农村部分中小学不景气,生源少,质量不高。有校长感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学校经济不景气,很难调动教师教学热情而造成的。
其实不然,教师绝大数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重情厚意,能接受这个职业,一般都甘受清贫,只是希望精神上能有所收获,事业上有所作为。大家渴望学校拥有一位好校长,能以校为家,懂得尊重关心人,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把学校办好。
关爱尊重教师体现在各个方面:关心家庭贫困教师的生活;关注年长教师的身心健康;发掘教师的闪光点;帮助年轻教师的业务成长;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教师的正当合法权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等等;
其次,我会关爱学生,团结家长,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学校办学的核心是确确实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想方设法提高学业成绩,让家长放心,令社会满意。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人气旺,口碑好,教师普遍得到广大家长的尊重和支持,颇有幸福感。当然,有些学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有些做法(如违规补课、变相收礼等)不妥,有失师道尊严,家长和学生抱怨的不少。
这方面,石镇中学原校长刘世平做的不错。他待在校园的时间很长,一有空就会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走走看看问问,和师生聊天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农村学校大多数是留守孩子,家长在外地务工的很多。他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机会让家长了解孩子、教师和学校。如定期如开家长会,鼓励班主任多用电话和短信联系家长,创办校报《乐安河》宣传学生、教师和学校,身体力行带领教师做家访等。刘校长在石镇工作几年,口碑好,老百姓几乎无人不晓。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关爱他们的孩子,他们会打心眼里感动。
再次,组建一个优秀团队,为学校师生和教育教学服务。优秀团队包括行政领导班子和各功能室的建设。团队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有老师说,在学校存在一种现象:学生看教师,教师看团队,团队看校长,校长这个领头羊很重要。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当官就别想发财,发财就别想当官。校长在学校可谓也是一个大官,这个官如果能做到两袖清风,公平正义,为全体师生着想,一切为了孩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创新,学校没有不发展的道理。
反之,校长若有私心,团队工作效率肯定要打折扣。教师看不到希望,自然就只凭良心做事。教师教育教学缺乏热情和信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学校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口号。
空谈误国,务实兴邦。总之,学校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师生共同努力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校长只有身正言顺,身体力行,务实创新,团结群众,才能把好事做好,学校办好。
【篇三: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农村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于校长,而校长的成长又取决于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中心校校长在管理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中心校校长,就是一方学校。
假如我是中心校校长,我首先会提升素质教育发展的理念。我不会改变让每个学生成才的心愿,在多年的招生制度改革仍旧没有大突破的形势下,在学生考绩仍旧为衡量地方教育质量和校长能力的主要依据中,我会毅然决然地放下包袱,坚定不移地为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发展而不懈努力。我认为学校不仅仅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是利国利民的龙头企业,中心校校长就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所以,我不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自我成败的唯一标准,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能够立足社会,无论他们是国家干部还是马路工人,无论是商企要员还是田间农民,不管他们对国家贡献是大是小,只要他们都能够奉公守法、利国益民,我就可以说那才是我的最大最亮的勋章。
假如我是中心校校长,在对学校和教师考评方面,我会逐步完善综合考评制度。在统考方面,实施成绩达标分级评价制度,依照上级文件规定的成绩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差4个等次,制定出各学段相应级别的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数标准,对教师进行统一的达标考评。在其他方面,强调以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为载体,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拓展了评价范围,又简化了操作程序,以使评价管理更加科学化。
假如我是中心校校长,我会加大各校廉政建设的力度,开源节流,实施资金统筹安排,申建具有特色的师生综合实践基地,拓宽增收渠道,注重有效开支,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立足长远,力争达到人人有特长、校校有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假如我是中心校校长,我会注重教师队伍的优化,在多形式逐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倡导教师利用长假走出去,在社会不同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样,让他们认识到发展素质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认识到“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授受关系。明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先从思想和业务能力上优化自己,着手从基础抓起,才能真正地让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接轨。
【篇四: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假如我是校长,我将这样来管理和规划我的学校。
第一改变老师批改作业的做法,将作业批改改变成作业研究。这里有几个大的环节:
⑴指导学生互批作业,传授批改的方法和要求
⑵教师归纳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学生得分情况
⑶教师分析归纳本次作业中的普遍问题、错误和特殊问题、错误
⑷教师组织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作业的错误的自我分析
⑸教师查看学生的自我错误分析日记或者适当的进行面谈,了解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
(6)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设计消除错误的方案和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师从繁重的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使教师通过作业研究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各种个性缺陷,深入、全面、有效的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扫除障碍。
第二我将建立和培养一支真正的骨干教师队伍。而不是当今很多学校那种徒有虚名的骨干教师。
为此,我将在各科教师中考察、发现和提拔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真正的把关教师或骨干教师。为此我将设计一个科学的公正的考察提拔这类教师的依据。我主要通过每个教师的上课、备课和教学计划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来比较提拔教师。
在我的学校,所谓的骨干教师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设计、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起到真正的示范甚至规范作用。他们的这些方面将成为本本学科的教师不可动摇的典范。
第三我将改变教师劳动的个体经济形式,使教师的劳动变成教师集体的优秀教研成果的实践过程。
在我们流行的教师工作中,一般都是教师们各人自己负责教育教学设计,每个人的教育教学基本跟别人的劳动毫无关系。
我将让每个教师写出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然后进行互相学习和讨论,在充分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凡是在最后的方案中原方案中所占比例大的老师的设计将因此获得奖励。我为此将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细致的奖励办法。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经常性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保持最高的采用率,那么他一般将被选拔作为骨干教师或把关教师。
第四我将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学生家长能够认识和不断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为学生们提供不断改善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五我将给全校学生开设一门禅定德育课,以使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真正的净化,使学生的身心能够真正健康成长,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有内涵的大写的人。
第六我将给我们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讲座培训,经常用各种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来教育和影响我们的教师。
第七我将经常组织教师们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公开课,将一些比较难教的教学内容作为公开课的内容,让教师们比较各种教学设计,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第八我将亲自给教师们适当的上点示范课。
第九我将组织全校师生到一些名山古刹适当的考察学习体验
第十我将组织和开辟适当的劳动和科研场所,让学生们有各种劳动和研究的机会与场所,并从中深刻的体验教学内容的意义。使劳动、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我将逐步建立能够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场、工厂、医院和科研机构。
第十一我将使实验室和图书室成为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使图书室和实验室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学习园地。
第十二我将实行开放式教学管理,我们将避免外来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学校,但是我将不限制我的师生进出校门。
第十三我将把我的学校办成世界名校,它的学生将来自世界各国。
第十四我将让世界著名的大学与我的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我的学生能能够进入世界著名大学就读。
第十五我将跟世界著名的企业建立友好关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这些企业最受欢迎的招聘对象。
第十六我将取消专门的外语教师。我将把来自不同语种的国家的学生编到一个班,使他们在自然的相处中互相学会对方的语言。这种组合也要考虑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愿望。不可过多的将不同的语种的国家混到一起,免得这种学习太困难。每个班一般只是两种希望学习对方语种的学生的组合。
总之,我将使我的学校成为全世界教师们最羡慕,全世界学生和家长最神往,全世界大学和企业最欢迎的学校。我将把我的学校建成一个全世界的学习和教育的典范,管理的典范,生活的典范,劳动的和创造的典范。
【篇五: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学校,热爱我的这班孩子,虽然他们也会时常惹我生气,但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假如我是校长,会是什么样的呢?闭上眼,遐想着,构建我心中的乌托邦。
假如我是校长,我将努力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
因为我,孩子的生活更诗意。瞧,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爱心墙”里,张贴着每学期各班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爱心天使”们;“读书墙”上,一本本新书介绍,激扬的文字,似乎已让孩子嗅到了书的芳香;“作品墙”里,孩子们的作文、书法、科技等作品琳琅满目,让孩子好好地“秀”上一把……看,校园里株株花草总含情!每个班在学校里都种植了自己的“班树”,让孩子像小树那样快乐成长。每一种花草都在“衣襟”上别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这株花草的名称、特点,如此,孩子徜徉于美景,更徜徉在知识的殿堂。花草也成了孩子心中无声的教科书。
因为我,孩子的生活更多彩。在操场上,教学楼前,均设有“欢乐园”。“欢乐园”里,有孩子可以信笔涂鸦的画板;“欢乐园”里,有孩子健身运动的乒乓球台、单双杠,“欢乐园”里,有孩子们喜欢驻足的图书漂流角……
因为我,孩子的生活更温馨。我是校长,是老师,更是一个长大的“孩子”。我会拥有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孩子般惊奇地打量这七彩的世界。每天,我微笑着漫步于校园,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课间,或者出操时我俯下身子与孩子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着去读懂孩子,从而更好地服务孩子。我会在开学时,给每个孩子写一张贺卡,表达我对他们的热烈欢迎;我会在“六一”儿童节时,给每位孩子一件小小的礼物,表达我对他们最真诚的祝福……
假如我是校长,我将努力成为教师生命中的天使。
因为我,教师的生活更健康。因为,我会带领老师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我会多多开展工会活动,让教师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会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让教师的生活更加舒适。
因为我,教师的生活更充实。我和教师志同道合,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我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技艺。我带领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他们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颗圆润的珍珠。如此,串成我们学校教学上的一根惊艳无比的项链……
因为我,教师的生活更浪漫。我会带领老师,精心布置我们的办公室,让办公室充满着文化的品味,但又不失“家”的温馨。每张办公桌上都有老师的座右铭,以此勉励自己;摆放一个盆景,让办公室活跃着生命的绿色。每逢节假日,我会给老师准备一份小而精美的礼品:妇女节,每位女教师一朵花;端午节,每个老师一个小粽子;中秋节,每个教师一个小月饼……礼物虽小,但情意悠悠!
假如我是校长,我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学生需要我,老师离不开我……
【篇六: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好比一艘船,校长好比船长,掌着舵,指挥着学校这艘航船乘风破长浪,达到理想的彼岸。可见,校长很重要,他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假如我是一名校长,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心谋划,绘制蓝图
学校为什么要制定发展规划?英国戴维斯和艾里森在《学校发展规划》扉页中写道:“学校如果没有规划,必将导致失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发展规划应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其内涵、精神往往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长应根据社会对教育办学的需求和本校实际,围绕办学目标与方向,提出并制订学校发展五年、十年规划,确定好学校发展的具体步骤。规划必须是高起点,同时又是切合实际的。符合客观需求的规划,是鼓舞全体师生精神,激励全体师生意志的催化剂、粘合剂,也是统一教师思想使教师用实际行动为规划奋斗,在奋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满足各自成就感的动力。
二、立足长远,自我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新课程已进入新一轮的实施阶段中,学校要获得高层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现在老师不再是有一桶水就行了,有的学生知识面比老师还要广阔。所以就要求教师的素质必须提高,那么教师就必须继续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全校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全区素质教育接轨,全面推进课堂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旨,精心备课,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改变教法,向45分钟要质量。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否则误人子弟,甚至祸国殃民。教师参加培训是一味良药,它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方向,而且注入了新鲜血液,是教学改革的强心针。通过培训,我们老师注意了课堂观察,注意了课堂反思,并且通过技术处理,改进每一堂课,最终达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积极沟通,和谐人际
“人心齐,泰山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校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沟通,树立良好的形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那怎样才能做到和谐人际关系呢?首先,校长要做到尊重理解信任老师。孔子曰:“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则立人。”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发展,不可忽略教师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作为校长,要相信自己团队里的人,要用欣赏的眼光,挖掘教师身上的潜能,善于发现教师的亮点,合理地安排使用他们到最合适的岗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发辉他们的长处。其次,校长要宽严适度地关心人。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困难,工作能力有强弱之分。作为学校校长,对教师在工作中偶然出现的过失或表现出的懈怠,要客观分析,学会宽容。但必须适当提醒,让他们看到过错,不能纵容,更不能软弱不作为,而是给机会自己改正。
四、学校为主,清正廉明
校长要正确处理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校长的权利不大,但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经过校长的审批,特别是财务。如果校长没能做到以学校的利益为主,而有私心杂念,那学校就受到损失。如此一来,校长就丧失了自己的威信,整个学校的老师再也没有人听校长的话了,结果是学校管理混乱,人心涣散,最终达到“校将不校”的可怕地步。所以,校长必须坐得正,坚决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服从学校利益。这样,学校才能健康发展,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五、健全制度,提升形象
经常看报看新闻的人都知道,近年来的新闻里面,隔三岔五的出现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比如教师强奸学生,校长带女生开房,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体罚学生等。新闻看多了,自然会得到这样的印象:现在的教师们简直不配做教师,甚至不配做人。
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校长必须冷静对待,找准切入口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提升教师的良好形象。
【篇七: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领跑者,领跑人跑得有多快,跑的有多远,学校才会跑得多快,跑得多远;校长是掌舵人,没有一个好的舵手,航船就不能乘风破浪,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自身成长及学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具有厚实的功底。俗话说:打铁先须自身硬。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个各方面知识贫乏的校长,是决不能使人昭昭的。因此,校长必须精通一门或几门业务,这样才能有超强的威望和说服力。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明确办学理念,并据此拟定长远的目标。不仅有年度目标,三、五年的目标,还要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年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与规划不仅校长自己心中有数,也要让自己的中层干部及全校教职工心中有数。有了目标与方向,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也才能一步一个台阶,获得长足的发展。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为学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而努力。一个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从根本上看,是无法靠媒体宣传或自身游说来实现的,它必须要靠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来支撑。因此,学校管理应少搞一些面子工程,少一些形式主义,少一些自吹自擂,而应重心下移,从基层做起,重点滴落实,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让社会满意,本校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是评价一所学校的最佳标尺,满意度高了,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充当学校的义务宣传员,学校的社会影响自然而然就扩大了。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合理的分配权力。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的校长,有控制一切的权利,如果过分集权于一身,整天沉溺于烦琐的具体事务中,什么都想管,就会什么也管不好,会陷入事务的泥淖,身心极度疲惫,甚至会被误认为缺乏监督,刚愎自用,独裁专制,还会挫伤下属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再者一个校长的能力再强,毕竟“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学校的发展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只有在学校内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才能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家也才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谋学校发展。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协调好与教师的关系。协调是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职能,更是一种人情味的体现。协调能使一切工作和谐配合,顺利进行并有利于取得成功。所以,协调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维持组织工作和谐有序、有保障进行的一种必要职能。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必须做到目标、情感、参与方面的协调,千万别忽视对教职工的关心、爱护、尊重以及融洽人际关系的创造,因为它是减少摩擦、减少冲突、加强团结、利于合作的润滑剂。在协调好关系的同时,校长还须有亲和力,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靠人和来支撑。因此,校长必须时时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关心、爱心、热心和诚心,多与教师沟通。要树立我不是“官”的概念,这样才少了一些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多了一些平易近人、谦虚谨慎,才能官气全无,官架子全无,和普通教师一样同甘共苦共思难,同忧愁共欢乐。这既有人格魅力,更有道德魅力,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校的温暖。青年教师尤其是长时间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师,往往自卑感较强,但他们却十分注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哪怕是一句口头表扬或肯定,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对那些在工作中表现较差的教师,要有批评,但一定要讲究方式和艺术。简单、粗暴、不分场合的指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关系紧张。
【篇八: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既要关注发展本地区教育的教育事业,又要立足于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要为培养人服务。校长负有艰巨的使命,任重道远。
教育的大环境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但作为校长还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小环境的。
工作的时间越久,我越迷茫,究竟什么是教育,应该怎样去做教育,难道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吗?当孩子们走向社会的时候,那些耗费了他们无数宝贵时间学习的知识又用到了多少?他们记住的是什么,我们希望是爱,是关怀,但孩子们记住的可能就是老师魔鬼般的“折磨”。难道老师不想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记住老师温柔可爱的脸庞吗?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考核办法有问题,才导致了“分数压倒一切”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特长的发展。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先弄清教育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长远的目标,然后再立足于本校的实际特点,制定中短期教育发展目标。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想办法提高教师的待遇。我所说的待遇既包括教师的物质福利待遇,又包括教师精神地位待遇。试想一批批年轻教师脱离学校疯狂地奔向政府,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福利待遇好,有灰色收入,政府工作人员地位高,总比在学校当班主任要强许多吧在!在学校没有一位教师说“我喜欢当班主任的。”这是为什么?我总结有以下原因:
一、班主任工作量大,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份工作太累。
二、班主任的收入低。青年教师是学校班主任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工资是教师群体中最低的,干的活是最累的,收入与差距严重失衡。
三、班主任与课任教师年终考核相差不大,谁还愿意去干班任?避重就轻是人的本性。
四、班主任教师“前途光明看不见,道路曲折走不完”。现在做班任工作的教师,拥有更多的无奈。“因为你年轻,所以你要干班任。”这是学校领导在安置班主任时常说的话。这个命题是不合理的,带有强制性。我认为,作为校长一定要让青年教师看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我们会得到自己需要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渴望,要让教师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教师,要让教师好好工作,作为校长就要科学管理学校,考核制度科学,互相监督,公开透明,关注每一位教师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在工作单位遇上一两件对自己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就很容易走入职业倦怠,但要想从“倦怠感”中走出来,至少要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教师多数处在亚健康状态,给教师们开辟锻炼身体时间,既丰富了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又提高了身体素质,两全齐美。
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到处充斥着不正之风,怎样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让教师们安贫乐道,爱岗敬业,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4):药厂实习总结

【篇一:药厂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在车间待得时间相对较长,而在一车间又是最长的,因为一车间的进行的工作是原药材的加工处理,也是目前为止在学校理论中接触最多的一部分,原药材的提取浓缩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后药物制成品的质量。而在二车间,三车间则主要接触的是中药常见剂型的制备工艺,对不同剂型的制备工艺有了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总结下来,在车间学到的主要内容有:
1、在车间期间,了解了不同车间布局及其工作类型和性质。
2、解制药企业的行为规范及GMP要求同时熟悉不同药品质量控制规范。
3、对车间质管员的工作性质和方式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协助其对部分批生产记录进行了审查。
4、对于不同中药成分的提取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并认识到实验室提取与实际生产中的异同点。
5、熟悉不同中药及其饮片的炮制方法,认识并熟悉了药品片剂,胶囊剂以及蜜丸,水丸的制备过程,了解了中药不同剂型的质量控制因素。
6、实际参与了某些工序的进行,如微波干燥工序,制粒,压片以及瓶装等工序。并熟悉了中药生产的基本工艺工序。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产中学习,从无知到认识,到深入了解了公司和社会,从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工作起来还算可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想说的很多:
通过这次实习,在生产和质检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生产和质检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生产和质检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生产和后期的质检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几月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相比较而言,在质检中心待的时间就要少了,因为此次总的实习时间就十分有限,虽然实习时间少但并不意味着学到的东西就少,就不重要。在质检中心所做的关系到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久生存。质检中心所做的可以总结为:
1、严把质量关。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对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进厂的原辅料仔细化验,及时准确的发出检验报告。加强抽检力度,对一些含杂质、水分高的药材,按本公司内控标准严格扣罚;对进厂包装材料认真检查仔细审核,根据包材的质量与标准规定的偏离程度,进行相应的销毁、扣罚、警告等处理。多次检验出不合格的进厂原辅料,避免了将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道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
2、严把产品质量出厂关,密切配合生产,及时发出检验报告单并送达有关部门。
3、密切协助、配合公司研发部门的产品开发。除了正常的质检工作外,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或加班加点为上报质量标准的复核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化验工作。对上报的产品质量标准,认真复核,严格把关。
4、负责公司质检中心重要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能够熟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出现的一些小故障能及时排除,并注意保养和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篇二:药厂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九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我告别了我的药厂实习生活,也永远告别了我的学生时代,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收获了知识、技术、经验。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得知识,令人难忘,令人回味。踏上工作岗位,才知道,时间是这样过的,生活是这样过的,思想是这样在改变的。
在入厂第一天,公司领导就安排所有的实习生在会议室进行培训,首先让我们了解药厂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熟悉相关原则,给我们介绍各个车间生产的药品和车间领导人,然后就是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保健品方面的知识、车间工艺、安全、消防知识和企业文化,让我们熟悉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学习了各车间物料流程,加强了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们培训了这些知识后把我们分配到了各个部门开始实习。我被分配到生产部的固体制剂车间,一进车间就是清场,亲身实践6s,之后被分配到颗粒分装岗位跟着师傅学习颗粒包装机的知识,然后跟着压片的师傅学习了很多关于压片机和压片工艺的知识。发现,就那样小小的一个药片需要那么多的工艺流程才可以制作成功。在为期九个月的实习里,我们每个新学员像一个真正的员工一样每天签到,有自己的工作服,有自己的工作日志,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和上班族一样,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准时到车间换好工作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下面我把实习以来的工作做如下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纪律方面
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随便旷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地向公司靠拢,平时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并积极参加公司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在培训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自身要求严格,树立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我更是积极要求上进,跟着师傅从最基本的做起,从清扫地面、墙壁到清洗机器,努力工作,记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车间里的卫生查差了,不是自己当值也拿扫帚扫扫,哪个房间的灯开着没人就随手把灯关了,在车间里亲自实践“6s”,明白了“6s”的重要性;帮师傅剔除牛初乳钙片上的黑点,体会到了余世维老师说的职业化工作态度:力求完美,用心把事情做好。
三、端正生活态度,谨记工作职责
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更积极的,意志是更坚定的,要正确面对现实,并对自己和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实习期间,车间温度经常是达到三十多摄氏度,加料加到胳膊酸痛;在制粒间浓重的酒精味呛的都喘不过气……这些苦我们都抱怨过,但我们没有退缩,看着药片一片片从机器中出来,我们满足地笑了,因此我们不再怕脏怕累,认真谨慎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从不松懈。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在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协助、引导身边的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
五、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中
实习是对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是我们离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地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这次在xxxxxx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为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更深刻的了解社会,更便捷的融入社会,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制药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熟悉,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效的锻炼了自己,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实习是我们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一次尝试,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篇三:药厂车间实习总结作文】
刚入厂,首先让我们了解药厂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熟悉相关原则,给我们介绍各个车间生产的药品和车间领导人。然后就是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车间工艺,安全,消防知识和企业文化,让我们熟悉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成品),学习了各车间物料流程,加强了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们培训了这些知识后久把我们分配到了各个车间开始车间实习。
我被分配到四车间,和我一起的还有2名应届毕业生。这个车间是XX年建的车间,我们刚到车间时,我们主任给我们说进入车间的注意事项,然后给我们介绍车间主要生产的药品。这个车间主要生产紫杉醇特素,vc;醋酐等原料药,……主任给我们分配岗位,我一开始被分配在胶塞铝盖清洗灭菌岗位,跟着陈新的师傅学习了很多关于胶塞机和铝盖机的工艺的知识与清洗操作。发现,就那样小小的一个胶塞铝盖需要那么多的工艺流程才可以灭菌成功。后来主任又从新岗位,我被分到包装。在包装虽然不像别的岗位那么需要工艺知识,但我在包装学习的很开心。我们每个新学员和包装的师傅们关系很融洽。就这样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一次次的任务。我们每个新学员都由衷的开心。
在为期几个月的实习里,就像和上班族一样上班,天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三十准时到车间换好工作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实习过程中我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没发生过重大事故,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认真的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并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下班休息之余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安全知识,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我们六个月的实习期就要满了,我觉得实习是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是我们离开学校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地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这次在海南海药有限公司为期六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让我提高沟通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前体验上班族生活。在实习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还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早日弥补,增强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更深刻的了解社会,更便捷的融入社会,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制药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熟悉,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效的锻炼了自己,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实习是我们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一次尝试,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不少问题,自己的缺点、不足,早该摒弃陋习。让我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太肤浅,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匮乏。让我更加明白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使我了解到必须让自己懂得更多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
【篇四:药厂生产实习总结】
经过近半年的实习,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我感觉我也成长了不少。实习期间,我不断将学校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与药厂的实际操作情况融合在一起,这不但巩固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而且我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明白了以前总结一些不懂的一些知识。到现在我仍然还清晰地记得入厂第一天的情形,公司让所有参加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在会议室进行相关的上岗培训,首先给我们讲了企业文化,让我们对这个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让我们了解药厂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熟悉相关原则,给我们介绍各个车间生产的药品和车间领导人。然后就是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车间工艺,安全,消防知识,让我们熟悉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中间体再到最后的成品,都有很详细的讲解。我们首先学习了各车间物料流程,加强了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要求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培训了一个星期之后就把我们分配到了各个车间开始车间实习,而我被幸运地分配到了化验室,紧接着开始了接下来的一系列的学习与工作。和我一起在化验室实习的还有我们学校环境系一个工业分析班的学生,我们两个一起相互帮助一起探讨把我们接下来的实习工作做好。这是我的第一次正式的踏上社会的工作岗位,从来到佳尔科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按时打卡出勤。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跟着师傅们一步步学习最基本的操作,然后总结开始独立操作,总结对自己做的检验结果负责任。
是的,我们身上有了一种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很细心,要很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对于检验每一个项目的本身或许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这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来说就是一个大的问题,如果某些问题由于我们的疏忽没有把问题检测出来而进入到了下一道程序,那么接下来的损失就不仅仅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了,这对于一个厂来说做坏了一锅炉的产品损失时很大的。所以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道歉所能解决的。佳尔科药业集团是生产甾体类激素的药厂,要求很严格,要求员工进入车间必须进行更换衣、鞋方可进入。一般生产区需更换一般生产区的工作鞋、工作服及帽子。进入不同级别的洁净区,需更换不同洁净度的工作鞋与工作服及口罩,必须进行手消毒。并且进入生产的厂区碰到有毒有害的物质必须带防毒面具,安全在这里时时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放明火以免发生爆炸事故。在佳尔科我始终本着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融入到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的师傅完成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认真完成实习周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还会与在这里与我一起实习的校友积极交流,相互交流学习。这段时间我也问了一下化验室的同事对于我这半年多来实习工作的一些评价与看法,他们对于我的表现既表示了一些肯定,说我踏实肯干,乐于学习,脾气好,待人真诚容易相处,希望我再接再厉,当然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我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学习是永远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在佳尔科实习,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工作,交流分享许多有趣的东西。在化验室里我们的领导--蔡主任也很好,他对我们很关心,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放心跟他说,不用担心太多,很多时候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相关的知识,耐心解答我的困惑,让我知道是怎样的一回事。在为期六个月的实习里,我们每个实习生像其他在这里工作的员工一样,都拥有自己的上岗证与工作卡,这阶段实习下来我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和其他的正式员工一样上班,每天六点二十左右起床,七点差不多到公司的食堂去吃早饭,然后七点二十五准时打卡进入工作状态中,超过七点二十五就算迟到,之后准时到化验室换好工作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首先需要打扫一下卫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包干区,每个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扫干净各自的包干区,然后就是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接收到请验单,然后去取样,去车间取完样就要开始测定,测定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开报告单,告诉车间生产的结果,车间根据检验的结果看是否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还是不合格要进行重新再处理。在这阶段的实习过程中我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做到了不睡岗,托岗,闯岗,不缺勤,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认真的完成主任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并把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下班休息之余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安全知识,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一晃眼时间还过得真快,眼看我们六个月的实习期就要满了,我觉得实习是对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是我们离开学校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地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常州佳尔科药业集团的实习对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让我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增强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才是我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以后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所以我要继续努力。
【篇五:药厂实习总结】
转眼间已经来北元已经一年了,总结这一年,争取更多的进步。
从集团培训完后,我被分配到了北元公司。由于正值7月温度较高、湿度很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所以整个公司的生产线停止生产,而我有幸被安排到营销部门实习。在营销,我在内勤岗位实习,开始感觉内勤工作非常的繁琐,幸好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我迅速整理好工作思路,从K3系统中打印出销售出库单,再和销售员的登记单做比较,比较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和收货人,再把出库单按铁路、汽运和邮寄分开,再填写各种货运单。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我从打印出库单,发传真,复印资料这些简单平常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做起,慢慢积累经验。随着工作的熟练,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慢慢的发现了工作的乐趣。
2009年8月中旬随着生产线的开工,我来到了生产车间实习。我有幸被安排到八楼实习,在八楼我先后在洗瓶岗位、辅助岗位、压盖岗位和包装岗位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的学习SOP、工艺控制点、操作要领,严格的按照SOP的要求操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及时向师傅们虚心请教。我从来不以自己是一个大学生自居,我深知自己的工作经验很少,而一线的工人师傅每天和机器打交道,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的的确确的深入了每一个员工心里,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相信这种精神会在我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在四楼衣管实习我收获也不小,那里负责整个公司衣服的洗涤和消毒。在衣管,师傅们耐心的教我,衣服从收到洗再到烘干最后到消毒,工艺上没有什么多复杂,可操作上没有那么简单。我认真的学习每一个操作要领,从工业洗衣机的载荷到洗涤剂的用量,再到衣服的烘干程度。由于当时衣管人员紧缺,工作任务重,但师傅们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任劳任怨,是我深受感动,而我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的需要,积极的配合师傅们完成工作任务。
2009年11月我来到了机械动力部实习,我实习的第一个岗位是生产钳工。生产钳工维护的是公司生产线上的大量进口设备,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原理复杂。而这些进口设备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磨损情况严重,经常出现问题。我认真向钳工师傅学习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并到现场观察设备运行状况,逐步加深认识。我不但跟随钳工师傅日常巡检和检修,平时修车我也是经常跟着学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从中了解了洗瓶机、分装机、压盖机和贴标机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简单日常维修,慢慢的我体会到只要对机器日常维护的好,许多问题都可以避免。接下来我来到空调和空压岗位实习,在跟随师傅们的日常巡检中,对空调机组和空压机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风量、压差和温湿度的调整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正值冬季,冷冻机没有工作,给温度的调节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师傅们经常去各楼层调节开关、阀门。
2010年3月我迎来了更大的挑战-GMP改造,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挑战。从施工原材料进厂检验,到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再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我都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放过一个漏洞。这次改造我负责上下水的改造和回水管路的新建,由于在夹层内施工,这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我和施工人员一起在夹层内研究管路走向和坡度等问题。夹层内施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由于环境复杂而且还要气割电焊,防火是至关重要的。我必须和施工方沟通好,做好安全教育,保证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通过这次改造我对公司上下水管路布局不仅仅是图纸上认识,对夹层实际管路有了更深的认识!硬件改造完后,就是软件升级,我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对sop完善和改版,按照进度完成。我还要对动力组的记录进行检查和复核,对于记录中的问题及时和组长沟通,保证符合GMP的要求。
对于外围钳工组的管理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外围钳工组的最大问题在我看来是工作的积极性差和团队的凝聚力不足,而并不是个人技能水平的问题。工作中我和刘师傅努力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面对比较大故障需要大家协作时,对各个小组的分工尽量做到分工相当,劳动强度相当,让大家不相互抱怨,慢慢让组员相互信任。这样慢慢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组员凝聚到一起。
在北元的实习的这一年,我收获颇丰。但我知道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使我在工作中压力很大,我会认真实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的需要,为北元和华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六:药厂实习总结】
毕业实习总结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门人生必修课。这短短的在古汉集团衡阳制药厂实习的一个月,我获益匪浅,也为毕业后正式走进社会做了很好的准备,实习是对一个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
实习期间,我不断将学校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与药厂的实际情况融合在一起。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但巩固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以前不懂的知识。
对于这次实习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注重在实习阶段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以期达到根据理论知识,指导日常的工作实践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制药厂是一个对环境、卫生、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衡阳制药厂主要生产的药品是大容量注射液,要求员工进入车间必须进行更换衣、鞋方可进入。一般生产区需更换一般生产区的工作鞋、工作服及帽子。进入不同级别的洁净区,需更换不同洁净度的工作鞋/工作服及口罩。必须进行手消毒。它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检瓶——洗瓶(粗洗、精洗)——灌装——上塞——轧盖——上瓶——灭菌——下瓶——灯检——包装。
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提高的方面很多,但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工作能力的进步。毕业实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的能力,如何学以至用,给我们一次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书面以及实际的知识,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
自走进古汉集团衡阳制药厂开始我本着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跟踪、产品销售、以及对企业的各种产品的了解,对企业分公司的熟悉,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在实习期间反映出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很好的完成企业在实习期间给我布置的工作任务。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所以我努力向同事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领导和同事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部门领导和同事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和业务有关的知识,耐心解答我的疑难困惑,并给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帮我达到实习的目的。
【篇七:药厂GMP实习总结】
专业班级:10级药物制剂(1)班学号:2303100116姓名:欧猛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制药企业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合作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6年12月13日通过国家GMP认证复检。由于本次实习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们在该厂的主要是对药厂GMP的一个实习任务。
在国际上,GMP已成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施GMP,不仅仅通过最终产品的检验来证明达到质量要求,而是在药品声场的全过程中实施科学的全面管理和严密的监控来获得预期质量。实施GMP可以防止生产过程中药品的污染、混药和错药。GMP是药品生产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当今时代,竞争愈来愈激烈,产品质量是各个制药企业恪守的、苦心经营的竞争法宝。而GMP提供了保证药品质量的制药企业的基本制度。
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学校呆着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陌生的环境让我很是不安。非常幸运的是,我所到的公司,遇到的每一位员工都给予我最真切的帮助,宽容我的过失,甚至不仅帮我改正,更给予鼓励。我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一员,真切地感受到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快乐。从实习的第一天,我便做起了记录,将发生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有收获,有教训。我任然清晰的记得第一天到达工厂的情景,我被分到了三车间,车间的负责人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车间的布局,略微学习了一下他们对员工的管理制度,便穿上工作服进入生产车间,期间车间主任还给我们介绍了该车间主要生产的药物:辛伐他汀片。
进入车间,主任便给我们分配了岗位,我很不辛的被分到了包装生产线上,一个不需要太多工艺知识的岗位。但是我在包装上学习的很开心,我们每个新学员和包装上的老师傅们的关系都很融洽,就这样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一次次的任务,每一个新学员都由衷的开心。
在为期半个多月的实习里,我就像一个真正的员工一样上班,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天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准时到车间换好工作服进入工作状态。实习过程中我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做到了不睡岗、托岗、闯岗、不缺勤,没发生过任何意外事故,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认真的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并把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下班休息之余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在短短的实习中我们很难接触GMP的一些核心技术,我所见识到的该车间所有生产过程都符合GMP的严格规定,如:每两批药物之间的清场,每天包装工作结束后打扫卫生的要求等等。我觉得此次实习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离开学校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是最真实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
实习是步入社会前的预演,允许犯错而且给你足够的机会改正;但真正踏入社会后,没人会宽恕你,犯错的代价往往是失去工作。再次感谢每一位老员工的宽容,感谢大家给予的经验和鼓励,我会将学到一切带到日后的工作中去,用勤劳和智慧在社会上立足。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总而言之,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实习虽然短暂,但我到的东西却不少,学好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但到工作地点实践、学习并积累经验更为重要。了解专业是必需的,但加强专业外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认识社会也是不可乎视的。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5):《暗时间》读后感

《暗时间》这本书讨论了一些学习技能、思维方式以及时间管理的方法。作者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在书的前半部分中他以独特的亲身经历来阐释学习和思维的奥妙之处,而后半部分是描述了专业程序员的“跟波利亚学解题”的历程。
暗时间是什么?一开始这本书的题目和它的独特沙漏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开始阅读此书,暗时间问题的答案才逐渐浮现水面。暗时间就是我们看不见的时间里,问题仍然放入大脑的潜意识中思考的时间。我们经常强调平时珍惜时间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但那些理论和方法都只是针对我们看得见的时间,在意识层面上的时间。而被忽视的用潜意识来思考问题的暗时间是时候需要加以重视了。
作者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方法,说明他是如何省时并高效地学习与进步。习惯于专注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心理学中有个流行的专业名词叫“心流”,这就是形容因为专注带来的工作学习的最佳状态。另外,利用人类自身喜欢看到事情朝正面积极发展的心理,设立目标进度条有助于我们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作者还重点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第一,如果知识的文法与自己的文法不尽相同,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知识结构。第二,将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抽象,扩大联系范围,举一反三。
最后一点是创作复习的机会。我们学习新知识学习一旦学习完了就放下,完全没有督促自己要去重新巩固复习。作者提到他自己创作复习的机会有以下几点窍门:教是学的最好方式,将知识说给别人听;整理笔记;将知识点按主题串联并书写;虚拟经历场景;再次抽象和推广。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要在生活中进一步实践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学习后要经过一番系统地对习得知识进一步深加工,进行笔记复习、反思讨论与总结,否则我们永远只是沉醉于他人的知识与思考中而止步不前。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篇(6):物业管理的本质读后感

【篇一:《物业管理的本质》读后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监管司物业管理处陈伟处长最近出了新书《物业管理的本质》,作为陈伟处长最坚定不移的粉丝,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细细研读。而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对作者说的话就是:幸有你来,物业管理的天空才会如此缤纷!这话听起来或许有点太过于文艺,但它确实是我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之后最真实的感觉。
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你不得不惊诧于作者的博学多才。毫无疑问,作者文笔的严谨与逻辑的清晰,可谓无懈可击。通读《物业管理的本质》,你会发现,在这本书里,作者借鉴了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理论,综合运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公共产品等理论工具,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到感性,展示了作者长期以来关于物业管理的深入思考,这种深入的思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认识物业管理的本质。通读《物业管理的本质》,你还会发现,在这本书里,无论是理论文章也好,法释文章也好,随感文章也好,处处都闪耀着作者思想的火花。而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措辞,同样向我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字功底。可以说,这本书我是在感叹中读完的,读完后我总是在想,究竟需要具备一种怎样的才思,又究竟需要花费怎样的心血,最终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作者独立的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你不得不感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我看过的最严谨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物业管理专业理论书籍。读过《物业管理的本质》,你不得不惊诧于作者扎实的法律功底和独特的视角。而读过《物业管理的本质》,你还会发现,作者思想的花火同样地随着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而走向深燧!在这本书里,作者收录了他从业17年的50篇文章,而透过每一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我国物业管理的深入思考和解读,并从不同维度观察和分析了物业管理这一社会现象,它为物业管理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务操作提供了明晰的导向。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物业管理的本质》,我认为这固然与他所拥有律师和仲载员的执业经历以及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有关。但同时我又认为,即使拥有这些经历,也未必就能完成此等佳作,因为这样的佳作是需要用智慧和心血来铸就的!所以,我最终认为,必然是作者本人的智慧以及他对物业管理事业的执着再加上乐于奉献的精神,才最终成就了这部权威的经典之作。
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你不得不敬佩作者在这本书里所置放的智慧与情怀。毫无疑问,《物业管理的本质》是作者的沤心沥血之作。想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空有智慧与才华,如果没有一份愿意为物业管理理论探索和制度建设付出艰辛与执着的信念,也同样是不可能写出这本书的。而这种付出与执着正恰恰体现了作者忠于理想、忠于自我的情怀。我觉得这种情怀是可敬的,也是值得尊重的。诚如作者所说:“如果这本文集在30年后依然能够立在物业管理经典的书架之上,可能仅仅是我所奢望的同行的尊重,那么曾经为物业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和执着,则注定是我所珍视的自我的尊严”。我想这也是作者的自我价值所在吧。但愿文章千古,得失寸心。
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感激,感激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应该感激作者!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最坏的时代,作者把凝聚了他个人智慧和心血的佳作以及他在17年来关于物业管理的所为、所想、所感、所悟都奉献给了物业管理行业,奉献给了我们这些物业管理人,让行业固本清源,让物业管理的本质跃然纸上。如此,作为在这个行业里执着多年并踯躅前行的一员,我们不是应该心存感激才对吗!所以,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我其实还想对作者说:幸有你来,物业管理的天空才没有寂寞!
好书是要分享的。读完《物业管理的本质》,我做了两件事,一是购买了《物业管理的本质》赠送给每个会员企业;二是开展了“以《物业管理的本质》为契机,走进城区街道办”的活动,向城区、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的一线物业管理人推介并赠送《物业管理的本质》。做这两件事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好书分享,有益启示,共同进步。
【篇二:《物业管理的本质》读后感作文】
《物业管理的本质》(下简称“《本质》”)将作者17年来关于物业管理的所为、所思、所感、所悟娓娓道来,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出作者对物业管理本质的研究与探索。作者以独特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物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使人受益匪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来的艰辛、前进道路上的收获与欢笑。
全书以理论篇、法释篇、实务篇、管理篇、随感篇作为五条主线,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改革指引了道路、引领了方向,是物业人在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笔者在仔细拜读过这部作品之后,将读后感总结为以下几点。
精心解构物业管理的本质
在《本质》一书开篇,作者以物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行业本质、专业价值、商业模式、价格机制、市场监管、法律关系、行业调解、客户满意、行业底线等十大方面为理论根基,铺垫出坚实稳固的行业理论基石,为物业人规划出清晰明朗的行业理论脉络。譬如,作者在《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一文中指出“行业本质决定专业价值,专业价值决定商业模式,科学的行业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本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这个观点深刻启发笔者透过物业管理活动表象去认清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促进物业人不断总结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式,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断总结提炼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深入解读行业法规体系
作者在书中写道,“物业管理3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化和法制化是物业管理发展进步缺一不可的双引擎”。在法释篇中,作者深入解读行业内的一些重要法规,让我深受启发。譬如,在《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执行的成效在于规则》一文中,作者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的制定、解决了哪些问题、设计及内容创新、执行中注意哪些问题为探究点,层层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的成效在于规则”。实际上,《物业管理的本质》法释篇中的很多文章,笔者早就拜读过。这些文章也曾对笔者所在的山东国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物业”)的制度建设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年初,国华物业结合运行实际,正式启动制度修编工作,分别涉及物业管理类、行政办公类、安全管理类、工程技术维修类、后勤保障类、业户服务类等,对不适应公司发展、执行落地不畅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度建设、定期优化、修编、完善,不断规范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基础环节,以推进物业服务水平提升,确保公司的规范运行。
全面分析专业实务操作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书中,作者以理论为根基,法释为保障,从秩序维护、服务标准、业主大会等物业管理实务问题出发,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物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映了作者渊博、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在经济学、法律学和行政管理学上的造诣。
譬如,《服务标准:构建物业管理行业自律规划体系的基石》一文,笔者此前就曾拜读过。深受此文的启发,笔者结合所在公司的发展需要,在公司范围内逐步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进行文化体系建设,结合各岗位特点修订了《员工手册》、《员工行为手册》、《员工管理理念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通过多种宣传载体进行宣贯、推广,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氛围进行引导,使员工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将管理理念根植于员工心灵深处。二是推进视觉标准化建设,对物业在管区域各板块视觉现场进行统一的规范设计,形成规范化的系列标识。三是理顺不同物业业态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规范各项业务开展的具体操作程序、操作标准,将成熟的、科学的操作经验模式化,最终形成了具有国华物业特色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制订标准、规范标准,助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固本培元精细管理创新发展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创新,则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永恒的动力。在《固本以利培元
守正方能出奇》一文中,作者以《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试行)》为指导,文中阐述的深化人力资源培训、实施差别优势的品牌战略的内容,对笔者所在的国华物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华物业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建立国华物业网络商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员工技能培训实践基地、开设学习频道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模式,使员工持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树立新观念,持续提高全员业务水平及文化素质。与此同时,国华物业以市场化管理为导向,形成具有国华物业特色的信息化、制度化、标准化管控模式,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做好现有地产物业和风电后勤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物业管理规模,实现国华物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作者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在《本质》一书的最后一个篇章,作者深情抒发了自己对十七年物业管理工作的随感,语言真挚,情感朴实,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人生积淀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深厚情感,让我们看到一个物业人用青春去奋斗、去创造的敬业精神。作者将物业管理工作当作一项终身的事业来追求,从职业到专业,从专业到行业,从行业到事业,正是作者精心构建的执业观、敬业观,成就了物业人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本质》一书。通过拜读此书,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身上流露出的责任、坚持、奉献、敬业精神以及他在物业服务企业、行业协会、教学、行政和司法等领域的17年从业经历之中所沉淀的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养成的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是我们物业人学习的楷模。
总之,《本质》一书对于物业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就像物业人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进的步伐,朝着光明的未来更加自信的扬帆远航。

本文来源:http://www.xhbeng.com/yiyaokaoshi/180737.html

上一篇:水果吧5篇

下一篇:买文具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