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

《中国合伙人》5篇

| 点击:

【www.xhbeng.com--网页设计】

《中国合伙人》篇一: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一: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

《中国合伙人》篇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2000字

【篇一:《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前段时间看《致青春》的时候,《中国合伙人》同时上映,一起去的朋友由于看过了《致青春》就自己去看《合伙人》了,出来后随意说了一句,也挺不错的。
今天,我才有机会把这个电影看了,哦,原来是以俞敏洪为原型的。
俞敏洪是我的偶像,他的励志演讲和几乎经典言论,我都不止一次的聆听和学习,所以电影里的情节很熟悉。搞笑的是,我直到最后才看出来是黄晓明演的老俞,说明黄晓明也真是出色。刚看完佟大为的《门第》和邓超的《艰难爱情》,对这两个演员也有很好的印象,所以电影看起来就更有些兴趣。
俞敏洪是中国社会从传统有序却贫穷到思维爆炸财富爆炸到很多事情看起来开始无序过程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之一,正像电影结尾出现的柳传志、马云、王石、杨澜等等,他们不可争辩的成为这个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也成为这段历史发展的一个个符号。
俞敏洪谈最多的是成功。是草根如何成功。“当你是一颗小草的时候,别人不会注意你,而且可以随意践踏你,但是当你是一颗大树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注意你,甚至仰视你……”类似这样的励志语言,已经影响了太多的人。
俞敏洪吃的英语专业的饭,他的英语专业做到了极致,好像他自己说的,任何专业只要专心做十年,做到行业里的数一数二,你不成为精英都不可能。30000多的单词量,不说中国人,可能一般老外都达不到。就凭这个硬功夫,他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底气十足:我能,你们能吗?
俞敏洪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他大量的读书不无关系,上大学期间的500本的读书量,直到今天还保持一周一到两本的读书量,知识更新的速度和思想加深的速度,又是底气十足:我能,你们能吗?
当今社会成功的途径和多,成功的方式也很五花八门,但是俞敏洪走的一条路是中国草根最有可学习性的一条路:勤奋、善良、宽厚,坚持……就能成功。
沿着成功人的脚步向前,虽然成功的可能性不是百分之一百,但是,一定会和他有一样的体会:不白活一回!
【篇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篇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有些事情,并不能单一的以别人的意见来看待一件事情,譬如这部电影,很多人看后说没有什么感觉,并不推荐,如果你听了别人的意见,你就会后悔的。
中国合伙人说的很现实,一个企业,从刚开始到走向纳斯达克,需要经历多少坎坷与挫折,这不仅仅需要激情与经验,更需要实力。
从毕业到现在,我有过很多梦想,曾经,想做一个妙笔生花的作家,写遍天下,在武侠片泛滥的时候,曾经想去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英雄,在爱情剧盛行的时候,亦曾梦想着在世界的某一角,和自己心中的她在某个时刻相遇,并因此而相伴一生,在看完北爱以后,又想着放下身边的工作,背上旅行包,去浪迹天涯,在看完那金花以后,也想着以后会收获一个幸福的家庭,直到最近的中国合伙人,我突然想到,身为以后的家庭主力,以后需要有自己的奋斗方向了。自由烂漫的少年时代,异想天开的青年时代,随后要步入人生起步的中年阶段了,还好,我现在正行走在人生的精华十字路口。生活在变,世界在变,使命同样也在变,关键问题是,我们那颗从小长到大的童心有没有变。
我们90后还没有起步的时候,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创业,什么是海归,什么是留学,什么是个体户,当年邓老爷子南巡讲话,提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在那个传统的思想浪潮中走出来,结果那时候干个体户的最后全发家了。我记得在看《温州一家人》的时候,一位朋友说,当一部分的中国人开始远离家乡打工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了,这就是思想差距所造成的后果。思想保守的人永远在过着苦日子,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个体户过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说,那时候,有文化的嘲笑没文化的,最后没文化的发家了,回过头来有文化的给没文化的当员工,现在很多企业老板有没上过学的,有的只是上过几年的,他们为什么能干这么大,一个是经验,再就是人脉,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一个毫无生机的企业留不住人。现在80后起来了,有很多通过自己打拼生活还不错的,接下来,90后就应该出场了,恋爱期的90后工作后会面临很多压力,当我们正在职场打拼的时候,最闪亮的00后已经急不可耐的想展现一下自己了。
一些时候,我们走时说,不急不急,还有时间,可是转瞬间,我们走到了24岁,没多少精华了,此时不拼,更待何时呢?
现在的80后90后压力如山,本应该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可是沉重的现实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毕业以后,面对不可企及的房价,昂贵的物价,惨重的生活压力,导致我们年纪轻轻就要面对人生路上的苦辣酸甜,时代在变,在这个拼爹拼儿拼职位的时代,农村出来的娃儿,面对这个社会,还有多少胜算?
在中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考公务员,想端一辈子铁饭碗,面临着每天在办公室的无聊生活。苹果的乔老帮助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如果一辈子碌碌无为,那活着还有什么劲呢?中国的毕业生,10个有8个选择公务员,而美国,只有两三个,大部分会选择创业,去积极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年轻,需要的是突破和成长,而不是以逸待劳。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成长,机会不是白给的,只有拼命想去抓住机会的人才会真正有理想升华的契机。
时至今日,电子商务突飞猛进,房价居高不下,物价飞涨,仅凭公务员的微薄薪水,你,能扛几年?灰色收入再多抵不过房价,想想吧,中国人应该觉悟了。
与其一成不变,不如破茧而出。打破陈贵,去寻找新的希望,相信,胜利就在眼前。思想突破方能行为突破,行为突破方能结果突破,结果突破方能人生突破谨以此篇献给对我颇有启发的《中国合伙人》。
【篇四: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一、创业的时代脉搏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主题,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Tooyoung,toonaive”(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理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有些人主动改变了自我,也总会有极少的几个人“红旗永不倒”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片桃源。
改革带给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以成长,给那些只知道抱残守缺者以没落,给那些随波逐流见机行事者以机会,而给那些冷眼旁观无所事事者以悔恨。教书匠成东青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性格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门的青睐,也大胆的将私塾开到了校外。虽然违反了学校的规矩被开除了,但未必不是件好事,破釜沉舟后的成东青没有了两条腿走路的可能,只得背水一战于校外补习班,专注的他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凭借着中国

《中国合伙人》篇三: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500字

【篇一:《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有些事情,并不能单一的以别人的意见来看待一件事情,譬如这部电影,很多人看后说没有什么感觉,并不推荐,如果你听了别人的意见,你就会后悔的。
中国合伙人说的很现实,一个企业,从刚开始到走向纳斯达克,需要经历多少坎坷与挫折,这不仅仅需要激情与经验,更需要实力。
从毕业到现在,我有过很多梦想,曾经,想做一个妙笔生花的作家,写遍天下,在武侠片泛滥的时候,曾经想去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英雄,在爱情剧盛行的时候,亦曾梦想着在世界的某一角,和自己心中的她在某个时刻相遇,并因此而相伴一生,在看完北爱以后,又想着放下身边的工作,背上旅行包,去浪迹天涯,在看完那金花以后,也想着以后会收获一个幸福的家庭,直到最近的中国合伙人,我突然想到,身为以后的家庭主力,以后需要有自己的奋斗方向了。自由烂漫的少年时代,异想天开的青年时代,随后要步入人生起步的中年阶段了,还好,我现在正行走在人生的精华十字路口。生活在变,世界在变,使命同样也在变,关键问题是,我们那颗从小长到大的童心有没有变。
我们90后还没有起步的时候,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创业,什么是海归,什么是留学,什么是个体户,当年邓老爷子南巡讲话,提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在那个传统的思想浪潮中走出来,结果那时候干个体户的最后全发家了。我记得在看《温州一家人》的时候,一位朋友说,当一部分的中国人开始远离家乡打工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了,这就是思想差距所造成的后果。思想保守的人永远在过着苦日子,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个体户过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说,那时候,有文化的嘲笑没文化的,最后没文化的发家了,回过头来有文化的给没文化的当员工,现在很多企业老板有没上过学的,有的只是上过几年的,他们为什么能干这么大,一个是经验,再就是人脉,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一个毫无生机的企业留不住人。现在80后起来了,有很多通过自己打拼生活还不错的,接下来,90后就应该出场了,恋爱期的90后工作后会面临很多压力,当我们正在职场打拼的时候,最闪亮的00后已经急不可耐的想展现一下自己了。
一些时候,我们走时说,不急不急,还有时间,可是转瞬间,我们走到了24岁,没多少精华了,此时不拼,更待何时呢?
现在的80后90后压力如山,本应该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可是沉重的现实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毕业以后,面对不可企及的房价,昂贵的物价,惨重的生活压力,导致我们年纪轻轻就要面对人生路上的苦辣酸甜,时代在变,在这个拼爹拼儿拼职位的时代,农村出来的娃儿,面对
这个社会,还有多少胜算?
在中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考公务员,想端一辈子铁饭碗,面临着每天在办公室的无聊生活。苹果的乔老帮助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如果一辈子碌碌无为,那活着还有什么劲呢?中国的毕业生,10个有8个选择公务员,而美国,只有两三个,大部分会选择创业,去积极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年轻,需要的是突破和成长,而不是以逸待劳。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成长,机会不是白给的,只有拼命想去抓住机会的人才会真正有理想升华的契机。
时至今日,电子商务突飞猛进,房价居高不下,物价飞涨,仅凭公务员的微薄薪水,你,能扛几年?灰色收入再多抵不过房价,想想吧,中国人应该觉悟了。
与其一成不变,不如破茧而出。打破陈贵,去寻找新的希望,相信,胜利就在眼前。思想突破方能行为突破,行为突破方能结果突破,结果突破方能人生突破
谨以此篇献给对我颇有启发的《中国合伙人》。
【篇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自5月份上映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电影中能给我们启发的东西太多了。看完电影我的感触也非常多,但是有几点是最难忘的:它演绎了团队的力量、解释了梦想的定义并且给我们拼搏努力的理由。
首先要想成功必须依靠团队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即使你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忘记借助团队的力量,更何况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团队的优势在于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互补。就像片中的成东青,孟晓俊和王阳,他们三人一个性格保守、一个激进、一个中庸。作为新梦想最大的领导人成东青在一开始只是从农村来上大学的土鳖,英语说的也不好,不善于沟通,但是恰恰到最后走向了成功,这跟其他两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孟晓俊性格激进,梦想着站在美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他其实是和成东青完全相反的性格,一个保守一个激进,这正是一种互补,成东青想而不敢干的事情,孟晓俊可以干,甚至可以拉着成东青一起干,但是他们的性格在一开始相差太大往往会出现争执,在剧情发展的后来这一点更能体现出来,而总王阳总是会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出现,进行调停和化解,这又是一种互补,王阳为人比较洒脱,可以说是比较中庸,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可以在成东青和孟晓俊之间将他们的性格进行中和,从而组成了一直优秀的团队。在他们的成功路上他们发挥着各自的优点将他们的事业逐渐推向了高峰,成东青用他失败的经历教导学生什么是失败然后又怎样站起来,王阳用它流利口语言传身教并摸索独特的教学方法,孟晓俊也发挥它了解美国签证的优势组织开展签证讲座等,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能量,他们三个人就是我们大家的缩小版,在每个公司每个团队中都有分工,各自都发挥着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当大家都能发挥自己能量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时候。
其次“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觉坚持是一种幸福的东西”,这是成东青在片中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也给我们观众非常正确的解释了什么事梦想。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谈论着我们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其实梦想很简单,可能是当一位科学家,可能是成为一个明星,可能是想和自己爱的人平凡的生活,可能想有一个家等等,梦想有很多,可以说每人都有梦想,但是现实的生活往往会将我们的梦想击碎,我们的梦想在现实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但是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原因,为什么有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有人实现不了,那我想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坚持,也许成功就在下一秒但是我们却选择了放弃,也许在没有看到成功的曙光前坚持是很痛苦的,但是没有坚持又哪来的成功,黎明前的天总是最黑,因为它在积累天亮的力量。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小的成功,比如通过英语四级、通过期末考试、完成了我们制定的工作任务。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在达到目标以后回首望去我们曾经的认为痛苦的坚持和努力突然之间变得那么美好,我们甚至会怀念我们的努力怀念我们的痛苦,因为是它让我们感觉到成功的来之不易,是它让我们感觉现在的成功是那么的真实,是它给了我们自信。的确正如片中所说“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觉坚持是一种幸福的东西”,那么让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吧痛苦吧,将来也幸福吧。
最后还是引用片中的一句话“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这是一个比喻,但是他给了我们拼搏努力和前进的理由,我想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种是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这样才能成功,另一种是不要安于现在的成绩,要不断的挑战,创造更好的成绩。对于第一种是在我们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可能我们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成功和失败就有了选择,你是继续挣扎努力走出泥潭,还是放弃,可能如果选择放弃会舒服一些,但是结果只是往下沉,但如果选择了挣扎走出泥潭那么我想不管泥潭有多大,我们迟早会走上干净的柏油路,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成功的弯路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对于第二种也许我们现在有我们的成绩和过去,但是那都是以前,我们要着眼未来去创造更大的成绩更大的价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守着以前的成绩过日子是不行的,你可以在累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不能停止不前,就像水一样,流动才有活力,静水最后只能变成死水。
最后我想附上片中的一句话:“如果皱纹终将刻在额头,那就别让皱纹刻在心上”,乐观的心态很重要,与大家共勉。
【篇三: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电影《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篇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篇五:《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苏梅在纽约,与成冬青打电话说要分手,这句话如此自然地流露出来。一不小心,它就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他再也不甘心做着原来懦弱无能的自己。从次他漫无边际的改变旅程就拉开了帷幕……
若不是这样一部轰轰烈烈,残酷无比却又百分之百真实的电影,我们永远只会陶醉于,享受于,安逸于《致青春》的懵懂单纯之中,美好纯粹得如同一颗琉璃,以为那就是人生。但真实的一面呢,粉红色下那浓重的大块大块的黑暗,有人看见了吗?再说苏梅的那句话吧,也许它本身所要表达的,仅仅只是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对社会悲凉的看透。可是与此同时它更是千万青年为了理想奋斗一生,妄想实现的终极目标。可是,改变世界,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也许你迟早会遭到无情的打击!以为你曾经那么挚爱,视之为生命的梦想与追求可以当饭吃吗?在进入社会的这一刻算有幻想消失殆尽,所有的彷徨、无助、犹豫、绝望全部被现实无情地撕碎。那不是你的盾牌,你一无所有,你所有高傲不羁的棱角会被现实这无形的利器一点点削平,你的人格尊严会被无情地践踏。
电影中上演这幕悲剧的人,是孟晓骏。按成冬青的话来说,成是这批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是他也沉下去了。成是一个如此深沉内敛的男人。他比所有人都更早清楚锐利地看透了这个世界。可是与此同时,他却也是一个为梦想而痴狂的青年,他太低估了世界。当同学们形容这一代人的时候,有人说孤独,有人说追赶,有人说怀疑,可是他说,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每件事,唯一不变的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会改变世界。然而真正改变世界的地方,只有美国。那时的他是如此意气风发,可是他实在是太年幼,太天真了。顺利拿到签证之后,便直奔理想中的美国,可是他只能做实验员喂养小白鼠,最后沦落到到餐厅当杂工。他完全被现实给击败了,他只能一无所有地回到中国。第二次,他带着自己的世界来到这里,却等了八个小时,喝了六杯咖啡,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布诺先生一面。他就这样被阻隔在梦想的大门之外,永远只能是个注定失意的路人。他用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妄图改变世界,可是一次次被现实击垮。
成冬青更是完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他原本是一个甚至算是窝囊的老师,被领导欺骗,被学校开除,被女友抛弃,被警局抓了。可是在他成功之后,被美国公司侮辱的时候,他勇敢地站起来,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孟,比他优秀,比他更应该成功,他来到美国却失意而归,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他说过,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孟赢回尊严,按中国说法,他是一个害怕承担任何风险的土鳖,可是总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会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他愿意背水一战。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只有无尽的辛酸和豁然的情怀。这时我才明白,也许改变世界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可是有一件东西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坚如磐石,是他们的友情。也许他们从来都不会明白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地位是多么根深蒂固。一切的矛盾,总是以他们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的矛盾冲突,只是因为他们之间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新梦想更好。
还记得王阳的婚礼上,他曾经说过给朋友们的三句忠告,其中有一条尤为感人,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无非就是孟与成,王阳只是一个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物,他从不热衷于追梦,甚至他开会时在玩手机,他在这铁三角的友情中,却也是最坚不可摧的。每次都是成和孟为了公司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王承受了两倍的悲伤与愤怒,那么小心翼翼地维系铁三角的关系,真是太让人心疼了。他最后明白了一切,明白了平淡的幸福,明白了单纯的友情与复杂的商业夹杂在一起,终究两难。最后,我想送一句话给孟,生活一切都未曾改变,亘古而来改变的是人心和这个轮回。别试图着改变世界了,你拥有世界最不会改变的东西。
【篇六:《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前天去电影院看了《中国合伙人》,走的时候还忐忑能不能买到票。想起上次我去看《失恋33天》的场面——售票处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最后连第一排和最靠边的座位都卖光了。相比之下这次情况要好多了,起码女生要少了一半,这不仅让我想起伟人的一句话:妇女能抵半边天!
故事讲述的是80年代三位性格迥异、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求学、创业的经历。看完电影之后感慨良多,我问我觉得自己像哪个主角,当时我给了我一个答案。可仔细想又发现不对,回到寝室坐在电脑面前稍稍理了理头绪,现将对几位主角的分析整理如下:
首先,请由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同学出场。成冬青,外号“土鳖”,这个外号将伴随他一生,既隐含着他的出身又暗示了他的性格。他出生于农村,两次高考失败,最后跪在母亲面前乞求参加第三次考试。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欠了全村人的钱,他终于也不负重望考入了燕京大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他最好两位朋友,也是将来的合伙人——王阳(佟大为)和孟晓骏(邓超)。
接下来轮到孟晓骏同学隆重登场。与“土鳖”相反,他出身于“海龟”世家,祖父是20年代的美国留学博士,父亲是50年代归国博士,而他不出意外的话也应该是80年代的留美博士。受家庭的影响,他一直也在朝着美国梦而奋斗。
最后是放荡不羁的文艺青年王阳亮相。此人出身不详,但是凭着一头另类的长发和流利的英语口语他混迹于大学的各个交际场所,甚至将洋妞Lucy也成功泡到手并失身于此人。
大学毕业后孟晓骏成功申请到签证赴美留学而成冬青(多次被拒)和王阳(为爱而留)待在国内。成冬青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其实是很失败教师),为生活所迫他在校外做家教,为此他被学校开除。落魄的他只好另谋生路,做起了英语培训。王阳因为Lucy的离开和文学梦想的破损而一度消沉,后来也和成冬青一起混。创业的开始十分艰难(什么叫筚路蓝缕?人家连场地都没有,在KFC里面点一份鸡翅教一下午书!),后来培训学校越做越大,学生规模达到了2000人。在此时孟晓骏的处境却很差,他没有找到自己的美国梦,而是在实验室喂小白鼠、在餐厅刷盘子。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挫折,他回到了中国,加入了成冬青和王阳。
三兄弟聚首之后,培训学校如火箭一般飞速发展,打出了“新梦想”的招牌,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英语培训机构。企业越做越大,三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先是股份制改革,后来是海外上市,成冬青和孟晓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孟偏向激进而成趋于保守)。孟晓骏(由于成的独裁)和王阳(夹在中间受气)先后离开了公司。不久“新梦想”遇到了巨大的危机,美国EES状告其侵权并质疑其帮助中国考生作弊。在最危机的时刻王阳和孟晓骏回到了公司,三人一起赴美完美地解决了危机。在此次旅途中三人重归于好,不久“新梦想”在纽交所上市成功。
以上就是人物经历的简介,接下来我将对三位主角的性格和追求做出分析。在此之前我需要抬出我的理论武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段向百度致敬)
如上所述,人的需求呈金字塔状分为多个层次,在本剧中我们的三位主角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的层次,which、is、what我认为造成三人矛盾的原因。
1、首先,成冬青的需求主要反映在安全层面,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通俗的说就是要有钱,而且是稳定的钱。在很大程度上,他所作的决定都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大学毕业后,他找的是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在被学校解雇以后,他才被逼下海创办了后来的“新梦想”。在“新梦想”的发展过程中他一直秉承着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土鳖”思想。因为他看重安全,他才想把公司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开始一直拖延股份制改革,后来分49%的股份给他的两位合伙人,自己占51%的绝对控股权。再后来的上市之争中,他拼命阻止孟晓骏的上市计划,最后甚至很独裁地否定了上市,这也造成了合伙人之间的反目。
2、其次,剧中王阳的追求集中体现在情感和归属的层面上。他本应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却怎么也逃脱不了一个“情”字。大学毕业后因为Lucy还想留在中国,他也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后来Lucy无情地离开了他,他的爱情理想破灭,于是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兄弟情之上。在“新梦想”的实现过程中,他拼命地试图调和孟晓骏和成冬青的矛盾,维系着三兄弟的感情。在他在自己的婚礼上说道:千万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做合伙人。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无奈。
3、最后,孟晓骏身上集中反映的是尊重的需求。所谓的尊重简单地讲就是荣誉,就是成就感,就是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他从小就是一个被光环照耀的人,背负着“三代留美博士”的家族荣誉,他也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经说过总有一天要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可是在美国他却历经挫折,美国梦的破灭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开始变得不自信,甚至患上了演讲恐惧症。这使得他对荣誉、尊重的需求愈发膨胀。他所想做的就是驾驶着“新梦想”这艘巨轮前进,一直前进,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成就!他迫不及待地想让公司在纽交所上市,让那些曾经鄙视过他的人都刮目相看。
三个不同的追求是三人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成冬青只想守住他的一切,而孟晓骏却想不顾一切地成功,将兄弟情义看得最重的王阳无法调和两人的矛盾只能更加苦闷。
或许你会问,分析中为什么没有提到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我想说:第一,生理需求是一般人都能满足的,故不构成驱动。第二,自我实现在电影的最后有很好的体现,一方面三人消除隔阂,兄弟重归于好;另一方面,“新梦想”在纽交所上市成功。三个的需求一层一层地都得到实现,直到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三个人的需求都达到统一的时候,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消除,这也是故事的结尾了。
【篇七:《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看完《中国合伙人》,感觉有内容,不做作,挺好的一部片子。有一些感悟,选择几个成型的与大家分享。
(一)有关主题的联想
看完电影,除了感动,还有个疑问:为什么电影不叫“中国追梦人”,而叫“合伙人”?翻看中国历史,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就梦想都要靠小伙伴们同舟共济,但美梦成真后“兄弟阋于墙”、“骄奢淫逸”生,却成了常见归宿。这是历史的短见,因此皆不长久,持续的、科学的发展不是这样。
影片里面,面对困境,兄弟三人合力雄辩盗版侵权,破了这个历史的死穴,对“利”与“义”的辩证关系做了诠释,这是中国管理哲学。尤其是结尾,作为新梦想集团董事长的成冬青亲自把大厅灯泡给扭下来,“不是为浪漫,就是为节约”,看似一小步,实际是一大步,看到了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人人格境界的提升。电影的现实版“新东方”,其领导层就是这样,我也很喜欢听俞洪敏的演讲,我想,从这层面讲,“合伙人”更能体现这个进步,体现一种正能量的指引。
(二)有关梦想的回忆
“冬青娘,再让他试一次吧,地里的稻子又不是不长了”,老叔的一句话,改变了成冬青的人生。成冬青感谢他这帮父老乡亲,我感激我的父亲。
我家在农村,上小学开始,春耕夏耘秋收样样农活,我都参与,那时我的爷爷健在,他总是认真教我,并念叨:你可要用心学,以后我们老了,这些地都是你的了。爷爷教我扶犁赶黄牛耕地的口诀我现在都记着。好在父亲观念不同于爷爷,不同于那个年代的许多农村家长,他一个劲劝说我:好好学习,不要趴在咱家这几亩地里!并拿村里一些考上大学的孩子做案例分析,鼓舞我考出去长长见识。现在想想,挺感激父亲的眼界。
所以,一提到梦想,我就想到爷爷,想到父亲。也想到,父亲的眼界高于爷爷,我的眼界呢?咱总得有些进步吧。
(三)有关梦想的启发
启发之一——梦想诚可贵。扪心自问,你现在还有梦想么?
梦想这东西,对小学生来说比一块泡泡糖都易得,随便拉个小学生问问:你长大想干什么?绝对能给丰富多彩的答案。也就是说,在娃娃时代,很多人就有了梦想。反而随着年龄长大,梦想先是像少女怀春,有却不言,后来干脆就像狗熊掰玉米,掉了一地。
梦想有土壤,但关键看自己的胸怀。梦想,可以忧天下,可以度他人,至少总有个“?丝翻身“的梦吧。看了这个电影,思考了好一会,猛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大梦想掉到了腰带边上,洗一把红红的脸,赶紧把它揣回怀里。
启发之二——追梦需坚定。“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
当孟晓俊问成冬青:Do、you、have、a、dream?成冬青顾左右而言他,他那时吃都吃不好,有啥梦想。但是当孟晓俊提出了创办“新梦想”这个梦,成冬青真信了。无论是在新梦想遇到困难,还是在孟晓俊和王阳,一个要出去,一个喊累了的时候,他成了最坚定的守护者。唯有如此坚定信念,成冬青当之无愧是成了新梦想团队的灵魂人物。
我想,我们在追梦时,咱们是否需要借鉴点什么。
【篇八:《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今天去看了《中国合伙人》,刚看这电影名字不怎样,就是冲着陈可辛导演去看的。但果然不负我所望,这部电影是今年至今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国片。
《中国合伙人》的导演是陈可辛,配乐是金培达,摄影指导是杜可风,但是三位主演都是大陆的男演员,内容也完完全全是大陆的故事,不得不令我敬佩陈可辛是位真心做作品而不仅仅是为了捞钱的香港电影导演。
说说电影的三位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老实说,他们仨的作品我没看多少。黄晓明让我最深刻的是《风声》里的表演,邓超是的《通天帝国》,佟大为是《奋斗》。不过他们在这部电影里的出演真心不错,可以说是他们暂时的代表作。
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是典型的凤凰男,穷困的农民出身,考了二次高考都失败,为了考第三次,他的母亲找了村子里所有人借钱才供他读完大学。这个故事里的“新梦想”不得不让我想起“新东方”,成东青也实在太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我曾经读过俞敏洪北大演讲的文稿无数次,我记得他说过:“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成东青与俞敏洪的出身太相像了!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还讲过:“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电影里,成东青也因肺结核住院一年,所以难免让我把角色代入进去了。还是说回电影角色成东青,那种苦孩子出身的倔强被黄晓明诠释得很好,一直被冠以偶像派的黄晓明居然把农民企业家演得这么像让我感到意外。
邓超饰演的孟晓骏,让我看到邓超气质里的霸气。孟晓骏是学校里的完美偶像,成绩优异,才华出众,拥有青梅竹马的女友,很好的家世,后来成功拿到签证到美国。貌似一帆风顺的人,到了美国竟然连刷盘子时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拥有一份给小白鼠喂药的工作都已经是高人一等的生活了,庞大的落差打击了他的尊严!彻底摧毁了他的美国梦。这角色也让我联想到本片导演陈可辛,陈可辛早年在美国求学刷过盘子、当过服务员,同样历经坎坷和辛酸,而且陈可辛凡事求完美的性格也和角色相像。感觉孟晓骏这个角色是他送给过去自己的礼物。
王阳由佟大为饰演,刚开始以为是在讲李阳,后来发现没有映射某个人,但是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王阳是浪漫派诗人,大学时交了个外国女友,虽然后来被甩了。但是他在自己婚宴里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深记住,大意大概是“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与众不同的人,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才是最值得的”。一个浪子在婚礼里居然说出:“真正的爱情都是平平静静就来了的,没有那么折腾的。”听后还是有点动人。
回来看了个数据:“这部影片的制作加宣传费用,成本达七千万人民币。中影集团投资30%,陈可辛自己的工作室投资70%,后来陈可辛将股权分销给其他公司之后,自己的股权比例降低到20%。据说陈可辛为拍摄此部电影,放弃了导演片酬。”而且像陈可辛这样的大导演居然为了这部电影连跑十几个城市宣传,可见他的重视。可能就像他接受南都采访说的:“其实我拍的就是我自己的美国梦。内地的美国梦和香港的美国梦没什么分别的。“九七”的时候很多香港人一定要去美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呢,那时候香港人要去美国变得比你们还要难。我根本就是拍自己。我从来没有拍过关于自己的电影,《如果·爱》、《甜蜜蜜》都没有那么个人,这部是我拍电影以来最个人的一部。”
另外,电影出现了几次“我们都太年轻,太天真”,听与我一同观影的朋友说这是主席的金句。其实这句话最适合运用在刚出社会的我们90头的这些人身上,这时候让我想起柴静那句“未曾长夜痛苦过的人不足以论人生”。其实,这部电影的核心还是在“梦想”身上,邓超在戏里问过黄晓明几次“你还有梦想吗?”不禁让我想起北岛《波兰来客》中:“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我特别怕这种感觉,就像电影《女朋友○男朋友》里曾经搞学生活动后来却反学生运动的王心仁一样,我害怕终有一天成为今天自己讨厌的一类人。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很煽情的话:“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我们心上。”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像杨照写给女儿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里讲到的“‘老’是什么?那就是:原本年轻时代的理想与梦想褪色了,现实与世俗的考虑在生命中愈来愈重要,关于品格与原则的坚持也就一天天地松弛了”吧。
《中国合伙人》结尾出现这样一句话:“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的故事。”随后列出一系列90年代出身的成功企业家,彷佛这个故事是向他们致敬般。
最后,赞美一下这部电影引用的大量经典歌曲,听说为此导演还付了差不多600万的版权费。
另外,这部电影最触动的我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成东青与苏梅的爱情。成东青对苏梅痴心一片,本来苏梅也是爱他的,但是最后还是敌不过现实,过去美国后还是和

《中国合伙人》篇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

【篇一:《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对《中国合伙人》的最初印象,是对地铁站灯箱广告的每次路过的一瞥,心里想“这三人谁呀”?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凑上前去仔细研究,哦!竟然是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电影的宣传海报彻底颠覆了以往他们帅气、阳光的形象,“三架眼镜”让人咋一看还真没认出来他们是谁。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经历是以中国的创业传奇人物们为原型塑造的。且不论片中那轻喜剧型的对白,还是他们三人的造型,使原本艰辛的创业过程充满着欢乐元素,使人不禁莞尔。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最闪亮的就是台词、对白:“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我想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于你的前进动力?奋斗没有了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中国合伙人》值得一观。
【篇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篇三: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是以新东方学校为模板来向过往三十年的致敬。这部由众多当红明星联袂主演的青春励志剧作拥有足够的人气底蕴,因而甫一登场就引来各方的强势关注。而在众多星光闪耀的名字中,黄晓明所饰演的成东青一角则更是明星中的明星,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人物。
从整体上看,成东青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几乎是所有从农村进入到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的范本,无论是成功的一面还是失败的一面。城市化是当下中国仍在继续进行的一项工程,然而并不是进入到城市就自然地转换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或许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成东青就是这样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普通青年人,用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所谓凤凰男。其实对每个从农村进入大学的人来说骨子里都多少有些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对于家乡的父母来说,无疑他们是骄傲的,能从上千人的村落里考上大学本身就意味着某种成功,至少他们要强过小时一起玩耍的伙伴。然而,另一面他们却又不免有些自卑,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里大家不会关注你以前的成功,他们只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无论是你骑自行车走到终点还是跑步进入终点还是开汽车进入终点,他们只关注你进来时的样子,而不关注你走的是否艰难。
或许,初入大学的成东青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现实的寒酸使他感受到自身的二或土鳖,但是曾经成功的经验又告诉他目前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他终将抹平与他人的差距甚至成为新群体中的佼佼者。黄晓明将成东青的这种矛盾心态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一方面对同学的潇洒风度以良好的口语能力崇拜不已,另一方面却又坚信自己能超过他们,因而立下要看800书的雄伟目标。
现实的影像使其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又进一步成为其上进的动力。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曾经深入分析过这一现象,而成东青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子。他在乎别人的目光,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骨子的的自尊又让他在看似老实木讷的外表下掩藏了一颗强悍的心,这又使得他一旦认定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动摇,哪怕是他最好的朋友或亲人也不会让他改变自己的看法。
与苏梅的恋爱就是他这种强势性格的第一次展现,面对自己认定的目标穷追不舍,跟踪、下跪、示爱、强吻,各种能用的方法都用上,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说成东青的各种木讷、土鳖是当下几乎所有吊丝们的一个共性特征,那么这种对坚韧的个性品质与不怕世俗目光的强悍气质则是成东青所特有的。
这种坚韧的个性尽管与二、土等特点混合在一起,成为他中国式土鳖的表现,但这也却恰恰是成为一个领军人物所必备的品质。正如尼克松所说的,总统的责任在于领导而不是说服。作为一个领军人物需要的是对现实的准确判断以及坚持自己判断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凭着冲动与灵感。在这种情况下,成东青的二恰恰是成为自己领军地位的最大品质。因而,他的坚持不上市就真正展现其领军人物智慧的地方,只有对大局有良好的判断,才能不为现实的利益所诱惑。
【篇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昨天晚上到新街口逛街,下雨了,也走不动了,就到沃尔玛楼上去看电影,有美国大片,有港片,还有国产片,看看时间差不多,就选了看国产片“中国合伙人”我原来以为是经贸方面的闷片,只是歇歇脚,消磨时光。没想到是搞笑励志片,来头不小,更让我开心的事,我拿农行的存储卡刷,居然优惠了半价,原来农行和电影院搞活动,好久好久没有看电影了。
说实话,片中的演员我都不熟,除了佟大为比较帅气,其他都没有看过他们的表演,结果不断搞笑的对白,夸张的动作,曲折的剧情,让人伤感的情感,真的让人像坐过山车那样经历哭哭笑笑,太精彩了。我几乎忘记了我是和八九十年代年轻人在一个电影院,时间过得真快,走出电影院,不下雨了,可仍然沉浸在电影的剧情中,中国的电影终于走出张艺谋的独裁阶段,让香港导演来发挥才干,这一批年轻的电影演员一定能走向国际。黄晓明的英语不错,最后大段的英语独白,有水平,可惜我听不懂。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和“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

《中国合伙人》篇五: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午的时候,中央六台演《中国合伙人》,我很喜欢看帅哥,这是最初看这部电影的初衷,但是看完第一遍,感触很深刻,甚至有的时候就会流泪,那时候没有想着要写点什么记录一下。
今天算是重温,看了开头,因为要去搬东西,就没看完。回到家里,曼曼在那捣鼓她的拼图,我又开始继续。看完了,依然是感动,依然是内心涌动的激情。安安静静的时光,就拿出电脑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想。
美国梦
我从来就没敢做过美国梦,从来都没有。现在想来,这可能对自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了。现在的留学生和八十年代的留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了。那时候靠的就是刷盘子刷碗,赚自己的学费。那时候的人,更有勇气,更能吃苦,可是时隔二十多年以后,留学除了真的有本事考取全额奖学金的,就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小国家一年十多万,而像英美这样的国家,一年三五十万也不见得够,真的已经不是一般人的人能消费的起的了。
那时候出国的狂热,也可能是源于对国外的未知,以为国外就是遍地捡黄金的地方,其实事实上呢,可能比国内生活更残酷,竞争更激烈。
但是不管混的好赖与否,出过国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眼界!同样是办培训学校,因为孟晓骏在国外待过,所以他的眼界更宽广,因为王阳有过美国的女朋友,更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所以走的越远,眼界越宽。
而马云,也是因为出国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做互联网的想法和远见。
真遗憾,这辈子没有机会去国外留学。人生是总有遗憾的吗?
爱情和婚姻
孟晓骏娶了爱情!这是世间难有的圆满。从小爱慕,青梅竹马,相伴到老。这可能是人人都羡慕的。
有情饮水饱。在美国最苦的时候,两个人拼了命的赚钱,却向对方隐瞒自己真实的工作,因为越是纯洁的爱情,越不愿意向世俗的生活低头。我宁愿你相信,我还是那个骄傲的公主,我宁愿相信,你还是那个守护公主的卫士。当知道了彼此欺骗又怎么,仅仅因为爱情呀!
王阳娶了生活。王阳是诗人般的存在,是最有资格谈爱情的人。他跟外国女友玩的就是爱情,就是浪漫。但爱情回归生活,就一碰即碎。把爱情当成生活全部的人,必定会受伤。而真正疗伤的,是真实的生活,不求有多浪漫,抓住内心的,也作文许只是因为一顿可口的饭菜。
成东青最终还是属于事业。从农村出来的穷小伙子,怎么才能拥有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件超级奢侈的物件,更何况还要追最漂亮的傲娇女生。但是成东青最终还是拥有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过程也是值得的。
靠的是什么?也许就是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对爱情,一样的不服输。没有物质,再没有精神,人到底还活个什么劲儿?
我身边就有自我感觉很不错,然后狂追校花的人,不管对方有多傲娇,也许败给的都是死缠烂打,这是真理,当然死缠烂打的人至少还是看的过去的,不然再怎么死缠烂打也无济于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校花需要的东西太多,又岂是穷小子所能给予的。校园是与校花的爱情的战场,也是坟墓。虽然没有毕业就分手,但是走进现实的爱情,终会分道扬镳。
梦想
你有梦想吗?
孟晓骏有!他一直有一个美国梦,他一直想在《TIME》封面上出现。
成东青没有。他本来就想好好当个老师,是因为金钱的困扰,才偷摸出去办私校。被学校发现,仍然低头道歉,认错,以便挽回继续任教的机会。但是命运就是这么无情,你越想挽留的,越容易失去。被迫丢掉了谋生的机会,被迫找到了新的出路。被迫有了梦想。有时候,人被逼急了,也不见得是一种坏事,因为天无绝人之路。相反,太安逸反而不见得是一种好事。
王阳也没有梦想。但是跟着孟晓骏,就找到了梦想。所以,跟对人很重要。跟着有方向的人,就走不错道路。
你还有梦想吗?是什么?有没有在继续坚持,或者早已经放弃。
还有很多的细节,都那么的深刻。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我从来对自己的口语没有信心,总感觉不是中国味,是山东味,所以从来不好意思说出口,可是看到成东青看八百本书,练出标准的口语,我就知道,我败给了自己。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短板,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哪里不好,就补哪里,就是跟有优势的人比还差点,但是跟自己比,一定会有进步。可怕的是,自己认为是短板,自己放弃去改变,那就会变得越来越短。
所有的事情没有做好,要停止抱怨,只是因为努力还不够。不信,你足够努力试试,结果一定会意想不到。
此为观影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xhbeng.com/jisuanjikaoshi/20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