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十篇

| 点击:

【www.xhbeng.com--建造师】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一):90个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及解释


  导读:神态就是指人物的面部表情,因为人物表情最能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表情即是人的‘神’。写好人物的神态首先要弄清人物在想什么,只要弄明白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就能写出人物相应的神态。这里有一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诀窍:重点写眼睛,因为眼神最传神,最能体现心情和想法。写好了眼睛、眼神,人物的神态就写好了,人物也生动了。下面这90个有关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
  1,【披襟散发】: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2,【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3,【形如处女】:形容举止神态像处女一样文静。
  4,【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5,【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6,【眉梢眼角】:眉梢:眉毛的末尾部分;眼角: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形容眉眼含情示意的神态。
  7,【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8,【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9,【散发披襟】: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10,【望尘拜伏】: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11,【昭威耀武】:昭:明显;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形容得意夸耀的神态。
  12,【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13,【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14,【投袂而起】: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15,【戟指怒目】: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16,【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17,【咬指吐舌】:咬着手指甲,吐出舌头。形容害怕的神态。
  18,【垂头塌翼】:塌:下垂。耷拉着脑袋,下垂着翅膀。比喻情绪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态。
  19,【皱眉蹙眼】: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20,【舒眉展眼】: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21,【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22,【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23,【杀鸡抹脖】:用手在脖子上比划。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24,【似醉如痴】: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25,【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26,【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27,【神清气朗】: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28,【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29,【如碎如狂】: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30,【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31,【正义凛然】: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32,【宣威耀武】: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形容得意夸耀的神态。
  33,【风流旖旎】:风流:风度和韵致;旖旎:愿意指旌旗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美的样子。形容风韵娇柔。多指妇女的神态。
  34,【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35,【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36,【泼声浪气】: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37,【衣冠甚伟】:伟:壮美。人的仪表神态端庄美好。
  38,【如痴如狂】: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39,【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40,【笑容满面】: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形容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41,【眄视指使】:形容骄傲的神态。
  42,【眼观鼻,鼻观心】: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43,【摇首顿足】:摇着头,跺着脚。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44,【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45,【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46,【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47,【吮毫搦管】: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
  48,【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49,【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50,【神色不挠】:神态脸色没有改变。
  51,【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52,【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53,【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54,【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55,【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56,【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趣;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仪态。
  57,【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58,【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59,【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二):描写人物成语总结


  描写人的品质、智慧:
  名列前茅、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誉满天下、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神机妙算、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温文而雅、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落落大方、神采飞扬、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雄姿英发、生龙活虎、春风得意、饱经风霜、容光焕发、意气风法、奴颜婢膝、斗志昂扬、神气活现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心花怒放、欢天喜地、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惊恐万状、热泪盈眶、若无其事、恼羞成怒、悲痛欲绝、喜形于色、神采奕奕、眉飞色舞、心惊胆寒、面如土色
  形容人的口才
  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口若悬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一鸣惊人、谈笑风生、唇枪舌剑、子正腔圆、理屈词穷、吞吞吐吐、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胡编乱造、窃窃私语
  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满载而归、跋山涉水、劈波斩浪、前赴后继、横行霸道、神出鬼没、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负隅顽抗、耀武扬威、营私舞弊、兴风作浪、扶老携幼
  描写人间情谊
  舐犊之爱、深情厚谊、一见如故、风雨同舟、朝夕相处、生死相依、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互惠互助、同心协力、同仇敌忾、天伦之乐、骨肉相连、血浓于水、恩重如山、同甘共苦、不分彼此、亲如手足、亲密无间、同舟共济、牢不可破、握手言欢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三):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的句子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知道你在写作文时肯定会写到心情、神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呢? 快来记一记下列句子吧!超实用,可以帮到你不少忙哦!
  一、心情之紧张
  1.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我吓坏了。
  2.我的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怦怦地跳个不停。
  3.我的心里像有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久久不能平静。
  4.我的心里像打鼓似的咚咚直跳。
  5.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我不敢往下想了。
  6.他惶恐不安地看着我,嘴里就像含了一串冰糖葫芦,呜呜啦啦半天没说出什么来。
  7.我两耳发烫,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8.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儿,我感觉自己的心像要跳出来一般。
  9.我的心怦怦直跳,手心里都出了汗。
  10.我心里仿佛被个无形的大石压住,嘴巴不停地颤抖。脑子一片空白。
  11.我哆哆嗦嗦的站起来,心里像打起了拨浪鼓,嘴唇哆哆嗦嗦,欲言又止。
  二、心情之难过
  12.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13.我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14.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15.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
  16.那件事比三伏天穿棉袄还难受。
  17.爸、妈又吵架了,吵得我心烦意乱的,我独自在楼上,我该怎么办呢,我悲伤地哭泣着。
  18.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一挪地往前走。
  19.内疚、懊悔敲击着我的心,翻来覆去睡不着。
  20.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
  三、心情之高兴
  21.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22.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四、神态之绝望
  23.他绝望得像掉进了没底儿的深潭一样万念俱灰。
  24.一般绝望的情绪像狂潮一般涌上我的心头,使我感到浑身冰凉。
  25.他像被谁用榔头击昏了似的,倚在客厅的门框上。
  五、神态之思索
  26.他想得脑袋快要炸了,想安静一会儿,但无论如何平静不下来。
  27.他心里像有七八十个辘轳在旋转。
  28.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六、神态之专注
  29.走到跟前,他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
  30.观众的目光,像无数条探照灯的光柱,紧紧地追逐着正在表演的武术运动员。
  31.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七、神态之严肃
  32.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33.此时,伯父的面孔十分严肃,简直像生铁铸成的。
  34.他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像刷了层浆糊般地紧绷着。
  八、神态之害羞
  35.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36.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37她是个不经夸的人,这时脸红得简直像墙上贴的对联纸。
  九、神态之灰心
  38.这意外的失败,使同学们一个个像霜打的树叶子,霎时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
  39.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如同浸入冰水,心完全凉了。
  40.他这次没有考上大学,整天耷拉着脑袋,真像冬天吃冰棒——一直凉到心了。
  十、神态之失望
  41.他失望极了,泪脸比挨霜打的芭蕉叶还要蔫黄。
  42.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像灭火剂一样把我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了。
  43.我突然感到一股失望的苦水,淹没了全部期待。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四):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语言积累”练习题设计

     一、词语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略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数字(方位词、色彩词)的四字词语                                                                    2、描写环境或气候的四字词语                                                                             3、描写人物肖像或神态的成语                                                                               4、表现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5、表现时间短暂的词语                                                                               6、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二、默写、填空   (一)直接默写题。    1、或曰“                                    ”其人弗能应也。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工程人员之口。” (二)直接默写后考察理解。  1、榕树正当茂盛时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语段内容表现                                                                                        2、早晨,              。推开门一看,                                     的世界。    语段描写                                                      3、(母亲)筋脉突兀的手                                                                                                          ,那样爱怜的望着舍不得吞下……    语段内容表现                                                                              4、我从心底知道,                                              ,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向前驶去。     语段表达的意思是                                                                                                        (三 )按要求默写。    1、《桂林山水》描写桂林的山或桂林的水的排比句:                                                                                                                                                                                2、《林海》中描写林海的“绿”的语段。                                                                                                                                                                                                                                       3、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的意思是                                                   5、王昌龄《出塞》诗中,盼望良将保边卫国的诗句是:                            6、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是:                                           7、你喜欢的春联(读书对联)是:                                                           8、《学奕》文中,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是:                                                      9、《墨梅》《竹石》《石灰吟》,咏物言志的诗句分别是: (1)、                                         (2)                                         (3)                                                               10、《一夜的工作》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11、《长征》诗中撷取的四个典型事件是:                                                               12、劝人节俭的名言警句:                                                                 13、表现友情的古诗句:                         (三)迁移性默写或在语境中运用。    1、诗中月是非常美好的,李白"窗前明月光"的回引起多少人的遐想.请写出两句含有月的诗句.  (1)                           (2)                             2、人们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的“           ”词句来说明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怀。    3、每读朱自清的《匆匆》,就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诗句“                          ”    4、人们常引用荀子的话“                      ”,说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5、一说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惠就说“                                  ”(引用《游子吟》诗句)    6、王老师指导同学修改作文,经常引用《泊船瓜洲》中的“                                          ”来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7、一提起这几年的生活,王老汉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生活                                         "(请用歇后语)     8、兄弟不和,人们会用“               ”劝慰他们.(请引用曹植《七步诗》的诗句 )    9、王老师做班主任工作非常细致,校长赞扬她:                                                     (请用杜甫《春夜细雨》中的诗句回答) 附录: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题 例: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几次擦燃火柴;2、写人课文所表现的人物的品质。3、写景课文内容的归纳等。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五):关于常见的成语练习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 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 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 低三下四 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 (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 “二分明月 二三其德 二桃杀三士 二姓之好,  不二法门,接二连三  一石二鸟 天无二日  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      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2) ABAC式     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 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3 )AABC 式     首字重叠 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4)ABCC式     后面两字重叠  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心服口服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 比喻   如鱼得水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2)夸张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  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了解 )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冷不丁   
  6 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     变本加利   (厉)再接再励   (厉)      不记其数 (计)   走头无路(投)  汗流夹背(   浃) 挤挤一堂  (济)     鬼计多端 (诡)     轻歌慢(曼)舞    来势凶凶 (  汹汹) 免为其难    (勉)     弱不经风  (禁)  舍生取(身)义     奋不顾生 (身)    名落深山    (孙) 迫不急待    (及) 山青水秀    (清) 随声附合(和)  永往直前   (勇)   仗义直言   (执)   至理名言 (明)     星罗其布  (棋)     名符其实 (副)   如火如茶(荼)   半徒而废 (途)  惹事生非 (是)
  7、 生肖  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   牛刀小试    虎口余生     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老马识途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狗仗人势    猴年马月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  三头六臂
  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 ;桃红柳绿  
  10、成语中的颜色   红颜薄命    灯红酒绿    赤胆忠心    青红皂白     黄粱美梦   洁白无暇    万紫千红 
  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  日新月异    天经地义    月落星沉   大步流星  
  (气象风  雨    雷  电    云  雾   冰   雪  )
  风尘仆仆   雨过天晴    雷厉风行   电闪雷鸣
  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   (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 )
  2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   (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 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
  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
  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
  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
  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初出茅庐   入木三分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背水一战    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图穷匕见
  14、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
  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补充分类记成语
  【联句成段记成语】: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留恋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漫不经心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惊慌失措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肝胆相照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永垂不朽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见利忘义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舍生忘死
  【描写学习的词】: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好学不倦 不学无术  披荆斩棘   力争上游 勤学好问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全力以赴 不甘示弱
  【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谨言慎行 自知之明 虚怀若谷
  【描写骄傲的词】: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自鸣得意 自命不凡
  恃才傲物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描写人的语言】: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
  卓约多姿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瘦骨嶙嶙 闭花羞月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面黄肌瘦 如花似玉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虎背熊腰  老态龙钟
  【描写说的词】:
  闲言碎语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肆无忌惮 唠唠叨叨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辞
  【描写高兴的词】: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描写友情的词】: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风雨同舟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荣辱与共
  常用俗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听其言,观其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吃一堑,长一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求大同,存小异。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万事不足,败事有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辩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2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言()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
  4豪迈雄壮的话( )言( )语         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言()语
  5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六):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字词句段1


  1、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 措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2、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 力争上游 好学不倦 笨鸟先飞 披荆斩棘 不学无术 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 自强不息 发愤图强 只争朝夕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七):常见近义成语二十例练习

 成语运用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近义成语的辨析更具有迷惑性。这种题型在以往的高考题中也多次出现。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94年全国高考题)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________.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________之处。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96年全国高考题)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98年全国高考题 )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因此近义成语的辨析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对近义成语要把握两点:一是常见,二要典型。在高考复习中,下列20组成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2
  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3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褒义词。
  5
  事半功倍 :形容花费的劳力小,收到的成效大。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6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
  凤毛麒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也说东鳞西爪。
  8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9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10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一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或地位极其低下。
  11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侧重于“情”。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12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13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也作未可厚非。
  14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词。
  无所不至:指凡所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15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6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17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一致”。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见解一致”。
  18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19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20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青不迫。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八):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格式及注意点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议论文阅读技巧
  【考点透视】
  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技法指津】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三、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
  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四、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立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出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由于议论文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因而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针见血,或讽刺社会不良风气毫不留情。除了严密的逻辑性外,遣词造句也是颇费心机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特别提醒】
  考查议论文的阅读,一般也是从论题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归纳概括、论证方法的使用、议论结构的梳理、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等方面来考查。由于议论文的论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此寻找和归纳论点往往有一定难度。论证方法的判别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当几种论证方法同时使用时,不要有所疏漏。议论文结构的梳理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辨识它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1、整体感知,把握论点,理清结构。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对某问题或某事物的看法、见解和主张。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关系,论题是作者论述的话题,是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和对象、范围等,而论点是对这一论题的主张和看法。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文章的开头。文章在开头就直接摆出论点,再直接论述或分几个分论点来论述,最后再总结。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总式结构。有时是先举事例,再由事例得出论点,再进一步论述。二是论点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文章前本半部分论述问题的一个方面。后半部分论述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中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综合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个过渡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多半是并列式,但如果后面的论述更深一层,则就是递进式。三是在文章的结尾。在文章的开头只提出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在文章中间提出了一些分论点,在文章结尾再总结,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分论点表达的意思是逐层加深的,其结构属于逐层深入递进式结构。有的文章没有用一句话摆出中心论点,那就需要认真分析文章讲了几层意思,然后再把这几层意思加以归纳概括。
  文章的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一般不用比喻句,很少用否定句式、反问句式,不会用设问、疑问等句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论据的归纳概括
  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议论结构的梳理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即考论证过程)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议论文语言的品味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中考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驳论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
  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
  驳论的一般方法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
  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
  驳论据是对文章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
  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
  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
  立论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
  立论知识点总结
  立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立论的论点要鲜明,要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地以判断句方式表示;不能用“大概”“也许”“总之”等模棱两可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论点提出的位置依常见次序:可在标题上;可在文章的开头;可在文章的结尾;也可在文章的中间;也可由几个分论点总结归纳而成。
  在确定论点时,要注意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论题是先言他物,由他物为据引出论点。他物就是论题,是引出论点的依据。
  立论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立论的论证过程分为直接论证(摆事实归纳推理)和间接论证(讲道理演绎推理)两大类
  谈“线索”
  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这样,叙述的条理才会清楚、明晰。这个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东西,人们把它叫做“线索”。
  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
  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13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2版)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孙家富、张文明等编《文学词典》,2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1版)。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古人论文说:叙事有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在一般文章中,线索的作用就是把一个个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作品中,线索的作用就是把足以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贯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没有线索,材料、故事是零散的,就难以形成文章或文学作品。线索不确定,就无从谈结构。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千变万化,所以,线索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具体细腻地描绘出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月色,展示了偷得片刻自由的淡淡的喜悦,流露出终究无法摆脱的隐隐哀愁,抒发了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索,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抒发了浓烈的游子思乡之情,表达了不忘故土养育之恩及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4、以象征性事物为线索。如巴金的《灯》以灯光为线索,通过对灯光的描写,抒发了追求光明的真挚感情,表达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抗战必定胜利的信心。。
  5、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柯岩的《汉堡港的变奏》以汉川号远洋货轮装载货物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为线索,通过叙述汉川号货轮全体船员取得装载和绑扎成套设备的胜利,从而轰动德国汉堡港,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动人故事,表现了贝汉廷船长与海员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
  6、以游踪为线索。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从山外写起,概述天山的地理位置和迷人景色;主体部分列出四个小标题,具体描述山里的美景异物;结尾又回到山外,并抒发赞美之情。全文从山外写到山里,再从山里写到山外,通过描述天山的美景异物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热爱祖国边疆的深厚感情。
  7、以诗文语句为线索。如唐?的《琐忆》以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的7件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而又爱憎分明的人格特点,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崇敬和感激之情。
  8、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如夏衍的《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的过程为线索,通过叙写包身工起床、吃粥、上工、放工等几个场面,表现了包身工们恶劣的住宿环境、饮食条件、劳动条件和所受到的种种侮辱和虐待,说明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暗示了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推翻这一吃人制度,迎来黎明的曙光。
  当然,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以随便作为叙述线索的,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或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三、主线与副线
  长篇作品人物众多,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丰富、复杂,情节的安排往往是双线或多线发展的,但不管有多少线索,只能有一条是主线,起主导作用;其他线索只能做为副线,处于辅助地位。主线必须制约副线,副线必须紧紧围绕主线展开,并从不同侧面丰富主线,为突出主线服务。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众多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为陪衬,让许多条线索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形式。作者把荣国府、宁国府和大观园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然后随时抓住一些横的线索,把这些小单位连接起来,以便由一个生活场面转移到另一个生活场面。例如林黛玉进京,周瑞家的送宫花,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等,就像往返迥环的织布梭一样,带着读者走遍了贾家的大小庭院,会见了上上下下的各种人物,在贾家由盛而衰的各个时期,一次又一次地周览了它的全貌。书中写了无数生活小事,又写了一些较大的事件,如秦可卿之死,元春归省,叔嫂逢五鬼,宝玉挨打,大观园成立诗社,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探春理家等等。写日常生活小事的时候,往往分别刻划一些人物,写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把许多线索聚拢到一起,刻划许多人物。小事与大事穿插交错,每件事都有它的来龙去脉,连环相牵,毫不间断。书中事件虽多虽细,但不显得琐碎和重复,而且通过这些事件,众多人物性格得到反复的表现,越来越鲜明和饱满。
  四、明线与暗线
  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就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小栓治病的故事,暗线是夏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流血牺牲的故事。从表面上看,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病,好象是主线;而革命者夏瑜牺牲的故事是副线。但从本质上看,从创作意图上看,恰恰相反。作者直接(或正面)描写华老栓夫妇用人血馒头给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间接(或侧面)描写夏瑜这个辛亥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英勇牺牲的事迹,是和作者当时战斗着的沉痛心情分不开的。同时,这样写也正确反映了当时革命者与群众的关系。如果没有这条暗线(实际是作品的主线),主题就不会那么深刻了。这两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并且极自然地揉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整体。两条线索的联系在于“药”(物的联系),两个故事的联系在于“人”(刽子手),最后又在于“坟”。这是悲剧的终结,因而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在坟上合起来了。它突出地批判了旧民主主义者脱离下层人民群众的局限性。
  当然,也有人认为,《药》的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副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还有人认为,《药》的明暗两条线索没有主次之分,一种理由是《药》描写了“两个主人公”,另一种理由是《药》“是一篇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五、运用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离不开线索,但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具体说来,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线索必须贯穿于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始终。不论是单线还是复线,都必须贯穿全文,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有尾无头,更不能中间断线。只有线索贯穿始终,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清楚,文章或作品的结构才能完整。
  其次,线索必须有机地集中起来。线索众多的长篇作品,能使生活画面更广泛地展开,能从多方面展示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塑造的任务,但运用得不好,则容易顾此失彼,杂乱无章,或主线不突出,或副线游离了主线,从而破坏了作品完整性。只有紧紧把握住线索,行文才能变化自如,作品才能浑然一体。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九):成语典故: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形容人物神态的成语篇(十):小学作文素材:成语归类_700字


成语归类:
(1)打比方的成语:细雨如丝 骨瘦如柴  骄阳似火  月光如水
(2)描写四季特点:
     春: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夏: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冬: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3)描写神态(表情)的: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满面春光
(4)写人物品质的:乐于助人  知错就改  无私奉献
(5)描写黄昏的: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    晚霞满天
(6)写夜晚的:月明星稀   万家灯火   夜深人静  三更半夜
(7)形容说话的:自言自语  吞吞吐吐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8)描写眉毛的:浓眉大眼  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9)关于读书学习的: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10)描写建筑的:古色古香  红墙绿瓦   金碧辉煌  气势宏伟
(11)描写工艺品:小巧玲珑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光彩夺目
(12)描写月亮星空的: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明月高悬  满天繁星  群星闪烁  众星拱月
(13)描写天气的:艳阳高照、乌云满天、阳光明媚、雷声大作
(14)描写心情的:心花怒放  惊喜万分   兴高采烈  心旷神怡
(15)描写山和水的:山清水秀  千山万水  青山绿水 山高水深
(16)描写仪表的: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17)描写英雄人物的: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临危不惧 英勇顽强
(18)描写人间情谊: 风雨同舟  手足情深  血浓于水  生死相依
(19)描写花草树木: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20)带有近义词的成语:兴国安邦 百依百顺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21)带有反义词的成语: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前因后果  天昏地暗
(22)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23)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  五湖四海  九死一生   百家争鸣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  五体投地  十万火急   十拿九稳    百闻不如一见

本文来源:http://www.xhbeng.com/jianzhukaoshi/128529.html

上一篇:航海博物馆9篇

下一篇:精灵传奇